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黃子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350-1402)
   又名黃?,分宜大崗山澧源村人。明初官員,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議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發燕王朱棣在1399年發動靖難之變,朱棣在1402年奪得帝位后,逮捕了黃子澄并處死他。
早年
   明洪武十八年(1385)會試第一、殿試第三、探花及第。授翰林編修,升修撰,遷任春坊講讀官,伴讀東宮,課教太孫,累得提升,直至任太常寺卿。時之久之,惠帝很聽他(黃子澄)的話.也所以之后采納了他的建議。
   惠帝為皇太孫時,曾問子澄:諸叔藩王皆擁重兵,如有變端,怎么辦?子澄答道:諸王僅有護兵,只能自守,倘若有變,可以六師監之,誰能抵擋?漢七國不可謂不強,最后還是滅亡了。大小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更相異。√珜O是其言。此后,每呼子澄,必尊稱黃先生。及惠帝即位,更是倚重信任,與齊泰同參國政,共商削藩事宜,首先剪除周、齊、湘、代、岷五宗王。子澄升為太常寺卿。
建文時期
   朱允?即位后,任命黃子澄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同參國政;莸塾幸庀鞣,黃子澄便與齊泰計議。齊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動手,黃子澄有不同意見,認為“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弊詈笞映蔚囊庖姳徊捎茫芡醯任鍌藩王先后被削藩。朝廷用黃子澄和齊泰的計謀,調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帶調動軍隊以監視燕王。
   燕王朱棣知道朝廷準備對他動手,先以病重為借口,請求朝廷容許留在京城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齊泰反對放還三子,黃子澄卻說:“不若遣歸,示彼不疑,乃可襲而取也!苯Y果朱棣三子獲準回去。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叛亂,上書朝廷指稱黃子澄和齊泰為奸臣;莸叟衫蠈⒐⒈挠懛,初戰不利;莸勐爮狞S子澄的建議,以曹國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齊泰極力反對但無效。李景隆接任后,表現更令人失望,屢戰屢敗,損失數十萬人。朱棣乘著李景隆戰敗之時,上書朝廷,大力批評黃子澄和齊泰,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職,但仍暗中與二人議事。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在濟南戰敗后被撤換,惠帝赦免了他,黃子澄哭著請求惠帝治李景隆的罪,惠帝沒有接納,子澄便說:“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
   當盛庸在建文二年十二月在東昌大破燕軍后,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恢復了黃、齊二人的官職,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夾河戰敗后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職。
   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逐漸逼近南京,惠帝謀求與朱棣談和,便把黃子澄和齊泰眨謫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惠帝召黃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黃子澄密謀繼續反抗朱棣,行蹤被人告發,因而被捕。
   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樂帝)親自審問。子澄抗詞不屈,被肢解而死。并禍及滿門,株連十族,家屬被殺65人,異姓致死者54人,外親400余人皆充軍,唯其子彥修因已入昆山籍,能說昆山話,才幸免于死。后收子澄遺骨葬昆山縣(屬今江蘇。R鞍山下。明正德十五年(1521)始得昭雪。
后事
   子澄因株連十族,稗官野史,亦少流傳,遺稿散失殆盡,F見諸史志者,僅存《李景隆師敗》、《還洞庭》、《酬姚六丈》、《送劉醫士歌》和《大崗山廣慶寺記》等詩文17篇。
   黃子澄有一子改名換姓匿藏,幸免于難,到了明仁宗時獲赦,有子孫在明武宗時考取進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58057.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