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將。字晉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肅莊浪)。 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后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術部,破川陜路金兵進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撫使。
抗金名將??吳?,字晉卿,和岳飛是同時代人,生于1093年,卒于1139年。宋時德順軍隴干(今甘肅省寧靜)人,后遷居水洛(今甘肅莊浪)。吳?少時沉毅,知兵且善于騎射。
北宋末年入伍從軍,隸屬于涇原軍(方鎮名,治所在今甘肅省平涼)。靖康初年,西夏犯邊,吳?率百余人追擊,斬獲頗多,因其武勇晉升為第二副將,在軍中初露鋒芒。1128年(建炎二年)時,金兵進犯陜西,直趨涇原。吳?受陜西制置使曲端之命,率軍迎擊,至青溪嶺,一鼓擊退金兵,后又奉命東進,收復華州(今陜西省華縣)。在1129年,吳?升遷為忠州刺史。不久,宣撫處置使張浚督巡川陜,聞吳?兄弟頗具才勇,十分器重,遂任命為統制。
1130年秋天,金兵大舉進攻南宋,江淮形勢異常緊張,張浚為牽制金軍,以減輕東南的壓力,遂集合劉錫、孫、劉?、趙哲、吳?等五路大軍于陜西富平,令劉錫為統帥,欲與入陜金軍決戰。吳?入諫說:“兵以利動,此間一帶平原,敵人多為騎兵,容易為其所乘,恐有害無利,應先據高阜,憑險為營,方保萬全。”而諸將多視為迂論,皆說:‘我眾彼寡,又有葦澤相阻,縱有敵騎前來,也無從馳騁,何必轉陟高阜呢!”劉錫因眾議不同,尚在遲緩之時,金兵猝然大至,皆擔柴兜土,填投澤中,霎時間泥淖俱滿,與平地相似。于是,金騎縱轡而過,進逼宋軍各營。兀術也率眾趕到,與金將婁恃分左右翼,列陣挑戰。吳?、劉?在左翼與兀術軍大戰,吳、劉身先士卒,奮勇馳殺,金軍漸漸后退。但由于右翼的趙哲臨陣潰逃,使金軍左右夾攻吳、劉,吳、劉遂敗。
富平戰役之后,吳?受命為陜西都統制,扼守大散關以東的和尚原。翌年,金兵分兩路大舉進犯,有人勸吳?退入漢中,以避其鋒。吳?力主抵抗,慨然說:“我在此,敵不敢越我而進,保此地就是保蜀!碑敿刺栒賹⑹,準備迎敵。這時,金將烏魯折后已先期進至北山,吳?得用有利地形,分軍為前后兩隊,先率一隊與金兵鏖戰,戰至中午,雙方均已疲憊,吳?將待命休息的一隊生力軍投入戰斗,奮力沖殺,金軍不支,死傷甚眾,敗走數十里。此時,金將沒立方至,吳?復回師反擊,沒立立腳未穩即遭慘敗。
金帥兀術聞敗,十分震怒,親率10萬金兵進抵寶雞一線,與吳?相拒。吳?恐部下驚駭,遂召集將士,勉以忠義。其弟吳?說:“今日是我兄弟報國之日,萬一兵敗,寧我兄弟先死,決不使將士先亡。”眾皆感泣,愿效死力。10月,金軍發動攻擊,吳?一面命諸將挑選強卒勁駑,輪番猛射,又分遣別將,繞道敵后斷敵糧道。吳?估計,金兵糧盡必退,乃派其弟率弓駑手3千人設伏于和尚原,不數日,果如吳?所料,結果吳?軍大獲全勝,兀術身中流矢,遂倉惶敗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80476.html
相關閱讀: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