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復古“前七子”
明代,朝廷制訂了八股文科舉考試制度,天下文人遂將注意力悉數轉向“四書五經”,而對于其他古書典籍則概不涉閱。并且當時文壇流行的文體是“臺閣體”和“理氣詩”,其中“臺閣體”純為粉飾太平的無病呻吟之作,“理氣詩”又毫無詩味,庸俗之極。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個文學團體??“前七子”,提倡復古,學習情文并茂的漢魏盛唐詩歌,以消除八股文對文人造成的不利影響!扒捌咦印币岳顗絷枮槭,包括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7人。他們為復古,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學習漢魏,近體詩則效仿盛唐。認為漢唐以后的詩文則一代不如一代,因此必須嚴守古法,模擬古代詩文的形式,進行創作。前七子在當時雖然仿效古人的詩作形式幾近呆板,內容無甚創新,但在打擊八股文,提倡復古方面,還是有一定功績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2244.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