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朝,那的確是一段令人自豪的歷史。唐都長安不僅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文化的自由與多彩。而唐朝服飾則有其獨特的開放與浪漫風格,電視劇《武媚娘傳奇》更帶人見識了唐朝的服飾等文化,唐朝服飾形成了獨特的開放浪漫風格。
那么生活在這個自由的時代,唐朝的女子定是氣質非凡了。宮廷女子“粉胸半掩疑暗雪,慢束羅裙半露胸”“蘭麝細香聞喘息,綺羅纖縷見肌膚”,見字如人,公主們風流韻態,私生活定是豐富多彩了,男朋友肯定一抓一大把,不愁找不著對象,但為何正兒八經到談婚論嫁了,一個個都落下了呢?
據統計,唐朝建朝290年,共有公主210位,但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卻只有130位,婚嫁比例好低。唐高宗年間,許配太平公主于薛紹,令薛紹緊張萬分。唐宣宗年間,有新科進士哭著求著不要讓自己娶了公主。唐憲宗年間,明令公卿大臣家中子弟娶公主,而眾人紛紛躲避推辭。而在唐憲宗之前,沒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過駙馬。針對這一現象,唐太宗也曾疑惑過:“我貴為天子,可是一般社會人士都寧愿跟門閥世族聯姻,卻不愿意跟我們皇室結為親家,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那這到底有什么樣的內幕呢?
其一,封建社會五服之禮嚴苛,眾士族之人唯恐避之不及。五服禮制發端于奴隸社會,延續了整個封建社會。五服是五種喪服的意思,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以斬衰之禮居首。傳統的斬衰之禮是女子為丈夫服喪,但在唐朝,女子地位空前提高,按照唐朝的律例,倘若妻子是一位公主,丈夫就要為妻子服斬衰之禮三年。按照唐朝這嚴苛的律例,哪一個男子愿意冒險娶一位公主呢?
其二,民族文化差異,中原漢族人門第觀念重。李唐皇室是突厥胡夷之族,婚姻風俗頗有胡夷之風,比如弟娶兄嫂、子承父妃、父占子妃以及女子多次改嫁等。而中原地區的名門望族大都以優良的門風、傳統文化為倚重,李唐皇室帶來的這種胡夷之風多為中原大姓所不齒。故中原漢族世家大族多拒絕與李唐皇室聯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4290.html
相關閱讀: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