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貴國政府防范雖極嚴密,然萬一發生,于國家即大有妨害。此時貴國辦理新政,外面極為安帖,一旦有意外不測,危險不可不防。
1911年清帝國的出軌顛覆,出乎絕大多數人的預料,包括革命黨人。真正準確地預言了這場雪崩的,只有一位矮小的日本人,伊藤博文。1909年伊藤向英國駐日公使竇納樂宣稱:三年之內,中國將爆發革命。以1912年2月大清皇帝宣布遜位為標志,伊藤博文的預測誤差只有2個月。
更為重要的是,伊藤博文同樣精確地預測了這場政治雪崩的真正根源:“各省咨議局被賦予了太大的權力”。日本首相桂太郎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憲法、國會、資政院這些東西本身雖是極好的,可是要使一個國家能運用它們,必須要做許多準備工作”,而清帝國顯然并沒有足夠的準備。
半年后,伊藤博文到訪哈爾濱,拜會東三省總督錫良、奉天巡撫程德全。他告誡大清官員,“貴國土地遼闊,統一甚難,辦理憲政,亦非容易。中央政府自不可放棄權力,然地面太大,亦易為人傾覆,我為此事,極為貴國憂慮。不怕貴國見怪,此事艱難異常,一時恐難辦好。今尚有一不利之言,即是革命二字。貴國政府防范雖極嚴密,然萬一發生,于國家即大有妨害。此時貴國辦理新政,外面極為安帖,一旦有意外不測,危險不可不防。”
帝國出軌的導火線,就是當時的支柱產業鐵路的失控。
一向對民營資本很不放心的大清政府,在鐵路建設上表現了罕見的寬容。在1898年11月礦務鐵路總局頒布的《礦務鐵路章程》中,就旗幟鮮明地為民營資本保駕護航。1903年,更是明確宣布對民營鐵路公司“不另派監督、總辦等員,以防弊竇”,同時還頒布《鐵路簡明章程》,在立法上將保護措施落實下來。到1910年全國已成立了17家商辦鐵路公司,熱火朝天。
但是,民營資本其實也沒有錢,各地政府便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強行上馬鐵路項目。以川漢鐵路公司為代表,不少民營鐵路公司都得到了特殊政策,就是向農民強行攤派征收以“租股”為名的資本金。四川幾年間就籌集了700多萬兩鐵路建設資金,其中大多數來自平民小股東。這些連“鐵路”及“股票”概念都不清楚的農民們,據說有7000萬之眾。
此類高管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且把持地方議會,“挾官以凌商,挾商以蒙官”,導致公司內部之腐敗與混亂,絲毫也不亞于國有企業,反而因為老“公”(公家)缺位而更為缺少監督和制約。17家民營鐵路公司,家家都是烏煙瘴氣,丑聞迭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6139.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