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 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射殺太子 李建成,擊斃齊王李元吉,不久后逼迫父皇李淵拱手讓位,登上皇帝寶座。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剛剛誕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宮的玄武門外,發生了一場兄弟相殘的 慘劇,整個事件所牽連的人命高達數百人,甚至動搖了唐朝在河北的統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 “玄武門之變”。
由于這場政變中的勝利者唐太宗李世民對史書動了不少手腳,因此事件的真相一直撲朔迷離,眾 說紛紜。也給后世留下了一個千古的謎團。李世民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會跟他的哥哥去搶 那個皇太子的位子?
據傳,李世民四歲時,有個算命先生說他是太陽的化身,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當時李淵與 李世民的父子關系是比較緊張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李淵在舉事的時候,一開始,李建成、李世民兄 弟倆人都跟隨李淵出征作戰,看不出誰更重要,但當李淵兵進陜西之后,區別就出來了,當時李淵命 令李建成率軍把守潼關,為什么要把守潼關?因為潼關是陜西的東大門,當時李淵要占領長安,就必 須得派人把潼關守住,否則的話,他在陜西打長安,潼關那邊一旦有敵人進來,就會對李淵造成里外 夾擊的形勢。所以李淵在攻打長安的同時,讓李建成去防守潼關。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圖1
李世民去干什么了呢?李世民領著軍隊,駐軍渭水以北,這時兄弟二人的分工就有了差別的,李 建成去把守潼關,李世民去駐軍渭水,兄弟二人此時的分工,誰的擔子更重一些呢?我認為是李建成 。 首先李淵這時圍攻長安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十幾萬之多,而長安城的守備力量是很差的,不怎么樣 。隋煬帝去了江都,把精兵強將全都帶走了,長安城里的精銳很少,拿下長安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所 以李世民這時候跟著他去長安,這個決策有點像,有他也是過年,沒他也是過年,有沒有他都不影響 拿下長安。而李建成就不一樣了,他剛一進潼關,隋將屈突通就立刻從屁股后面攆上來了,要不是李 建成和劉文靜把潼關守住,增援長安的隋軍就要殺進陜西了,如果真是那樣,李淵的計劃可能就泡湯 了。 所以這樣看起來,李建成當時在李淵心中的位置和在軍中的威信,應該是高于李世民的。
這一點從李淵配備給兩個人的副手也可以看出,給李建成配備的副手是劉文靜,有名的謀士,熟知兵 法,善于用兵。而給李世民配備的是誰呢?是劉弘基,劉弘基是個亡命徒,打仗時可以沖鋒在前的人 物,但要論能力,論運籌帷幄,他不如劉文靜。也就是說,在李淵的心里,他更看重長子李建成,而 不希望次子壓過了長子的風頭,所以會在有意無意間敲打敲打李世民。
其實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強的,在整個歷史上都沒幾個能跟他比肩的,在李淵的軍隊攻下長 安、直至稱帝后,當時全國各地的割據勢力相當多,蘭州有薛舉,洛陽有王世充,河北有竇建德,山 西以北有劉武周,長江流域有蕭銑,等等,李淵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支而已,誰也不敢肯定他就能笑到 最后。在這個時候,是李世民統率軍隊東征西討,完成蕩平宇內的任務。消滅薛舉,解除了西顧之憂 ;拿下劉武周,則是保住了李唐的龍興之地山西。這其中,最能體現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的, 是他殲滅王世充部和竇建德部的那場洛陽、虎牢之戰。
這是唐朝統一全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年僅23歲的李世民采用“圍城打援”的戰略,一舉殲滅王 世充、竇建德兩股強大勢力。在戰場上,李世民表現出十分堅毅、果敢的一面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這場戰役是唐朝統一全國的決定性戰役,李世民以此被父親封為“天策上將”。
住在東宮的太子李建成基本上沒有什么戰功,他主要在長安城里輔助父皇處理政務,這就使他 在戰功壓倒一切的王朝初創時期輸了自己的二弟一著。兩個人的較勁首先在暗中進行,慢慢地走向公 開化、激烈化,直至最后水火不相容,形成兩個對立的集團。李建成當然不容自己的皇太子地位受到 挑戰,而李世民則憑著他的聲望,要來摘取這個寶座了。
對比兩個集團的力量,當時,李世民其實并 不占上風。先看李建成:他有著合法的太子身份,維護自己的太子地位理所當然;他得到唐高祖和朝 廷主要大臣們的堅決支持;他與三弟李元吉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李世民;他還是唐高祖后妃們的堅決 擁護者;他擁有魏征、王?這樣一流的謀臣;他還可以打著合法的旗號,以名正言順的手段來整治李 世民。
而李世民只要對太子的位子存在任何幻想,這本身就是違法的;唐高祖已對他有所防范,自從 洛陽一戰歸來,涉及到帶兵出征,已不再安排他;在攻陷洛陽后,嬪妃們由于沒有得到好處,她們從 心底里厭惡李世民,經常在唐高祖的耳旁打小報告;他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李建成說成是“圖謀不 軌”,或者是“謀反”。
李世民圖2
如果說李世民有什么優勢,則主要體現在兩點:一、他有一個誓死效忠的團 隊,這個團隊包括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這些人都是在長期的征戰歲月里走到 一起來的,具有牢不可破的凝聚力;二、軍事實踐已經把他鍛煉成一個卓越的謀略家,并使他具備果 斷行事的作風。
公元626年,突厥進攻烏城(今甘肅武威),朝廷要派兵進討。就是這么一個尋常戰事,點燃了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建議,讓李元吉帶兵出征,唐高祖采納了太子的意見。李建成的策略是:李 元吉帶兵后,就有權調撥秦王府的戰將參戰,統帥擁有對戰將的生殺大權,李元吉可以很容易就消滅 李世民的有生力量;而在出征那天,朝廷要為李元吉餞行,李建成將代表皇帝參加,正好趁機斬殺李 世民。
要說李世民的謀略深,他的奸細工作做得相當成功也是一個例證,李建成的密謀被李世民安插 的奸細獲得。在了解情況后,李世民火速召集秦王府的人研討對策,最后決定先發制人。
就在秦王府 商定計策之時,又一件不巧的事冒了出來。六月三日,發生了太白金星劃過天空的天象,氣象部門報 告李淵,說是太白金星在秦地落下,秦王當擁有天下。相關史料沒有具體說明,這個信息是否屬于東 宮的蓄意,但它明顯在提醒唐高祖:秦王要來奪他的皇位了。他拿著這個信息去審問李世民。
李世民 當然知道這是個要命的信息,但是他很鎮靜,他向父親揭發一個機密: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后宮。
后 宮嬪妃是供皇帝享受的,兒子膽敢淫亂他們的后媽,其后果可想而知。李淵決定,召集這三個兒子第 二天一起到宮里來對質。
李世民在栽贓他的兄弟。他的栽贓看起來很拙劣,因為只要一對質,就真相大白了,他不是自己 去送死嗎?然而,正是這個看似拙劣的栽贓,恰好是一個相當高明的調虎離山計。李世民是無法掌控 李建成的行動的,但父親的一個詔令下來,李建成就必須在六月四日的早晨從他的東宮經玄武門,走 到皇宮里去。這樣,他走的這一段路程就可以被李世民掌握了。
在接到詔令后,李元吉曾勸李建成不要去對質,呆在家里靜觀其變就行了。如果李建成聽了三弟 的話,那么,李世民的高明計策立刻就會被打回到拙劣的原形,當時,他已經在玄武門內秘密地布置 了兵力,他將無法解釋為何要在那里布兵。但李建成認為,他很光明正大,他要當面戳穿二弟的謊言 。他根本意識不到,在這謊言的背后,是一條已經為他鋪設好了的黃泉路。
李建成和李元吉騎著馬從東宮那邊出來,朝西行進到玄武門外。他們看見那些守門的衛士們都 是熟悉的面孔,很放心地朝里走去;他們哪里知道,這些衛士們早就被李世民收買了。也許在進門的 那一刻,李建成感覺到了某種不妙,他調轉馬頭想往回跑。這時,他聽見二弟在背后大喝一聲,叫他 站住。在下意識回頭的那一剎那,他感覺到一種劃破空氣的、尖利的聲音直朝喉嚨鉆來,他還沒明白 過來是怎么回事,自己已經翻落馬下,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隨后,尉遲敬德幫他解決了李元吉,其他將領幫他解決了兩個兄弟的兒子們。他再派殺得滿身是 血的尉遲敬德去“保護”父皇。這種“保護”,實際上是以一種溫柔的方式軟禁唐高祖,要唐高祖以 皇帝的名義宣布他的“平叛”合法,并授予他以軍權和行政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06110.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