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個“新生漢魂”,到底給漢民族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應該看到,在李唐未建立前,漢民族的整體精神狀態是呈下滑趨勢的。漢人文弱幾乎是中外共識。而李唐政權的出現,令漢民族的精神狀態出現了轉機。
我們都知道,唐承隋制,隋唐不分家。其實隋朝兩位皇帝的血統也是這樣,其母系皆出于鮮卑拓跋部,皇室的血統已是胡漢合流。所以也有史家說,“隋唐皇室是以父系為漢族、母系為鮮卑族的新漢族!
歷史學者陳寅恪先生論李唐血脈,有段著名的表述: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我中原文化頹廢之軀!
對此,史學界多有共鳴,現代史學家吳宓對此的領悟更通透些:
“唐代以異族入主中原,以新興之精神,強健活潑之血脈,注入于久遠而陳腐之文化,故其結果燦爛輝煌!
這就是唐朝“新生漢魂”給漢民族帶來的最大變化??締造了雄健、偉岸的“新漢族”。唐朝男子,以壯碩為美;唐朝女子,以豐滿為美。而最重要的,還不只是外形,而是他們均具有熱情奔放的大國國民性情。
“新漢族”之精神氣質令世界刮目相看。
即便文人,也雄性十足,他們喜好金戈鐵馬,愿馳騁于沙場邊疆。繼先秦之后,中國再次迎來“文人持劍”時代。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臣,許以義氣。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這是大唐詩人李白在英年時,寫給刺史韓朝宗的自薦書,可謂豪氣飛揚。在現代人心目中,李白是個偉大詩人,所謂詩人,當然屬于文人之列。但其時李白不是純文人,他文武兼備,劍術了得。據《舊唐書》記載,在“國破山河在”的安史之亂歲月,李白曾聽令大唐永王李?帳下,披掛上陣。還寫下了器宇軒昂的《永王東巡歌》,詩中將永王譽為東征的唐太宗,自比東晉衛國功勛、漢民族英雄謝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其沙場之志,著實不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0008.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