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申喬的兒子趙鳳詔,由于有個清官爹,而且特受皇帝寵的緣故,進入官場,升遷相當順利,很快做到太原知府。趙鳳詔自知在行為上跟他老子沒法比,于是功夫用在了理論創新上,他對康熙說,官員受賄,就跟大閨女失節一樣,為人不恥。政治貞操這種說法,據我考證,大概趙鳳詔屬于首創。
犯了眾怒,而又能安居高官者,大都靠的是皇帝的寵信,清朝的皇帝幾乎都有這種毛病,他寵信哪個之際,大伙越是反對,他就越是寵信,非要跟眾臣對著來。但是,皇帝寵信大臣,就跟寵愛妃子一樣,長不了,時間一久,難免膩了,這個時候,寵臣倒霉的日子就到了,趙申喬也是如此。一旦大伙發現此老不那么吃香了,就一擁而上,在他身上找不到毛病,就沖他兒子下手。于是,有一天,趙鳳詔被上司參奏,說是受賄三十萬,不知道真的受賄這么多,還是中了圈套,啞巴吃黃連,反正趙鳳詔自己說不清,皇帝聞此大怒,痛罵趙鳳詔是天下第一貪官,下令追贓斬首,此賜,正好跟他爹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遙遙相對。在追贓的時候,趙申喬沒少受折辱,雖然皇帝開恩不加牽連,但此老經此事變,憂憤成疾,不久就翹了辮子,隨他倒霉的兒子去了。
高明的皇帝,為了讓臣子為他賣力,而且不懷貳心,總喜歡用些樂于亂咬的狗,就像在鯽魚塘里放上一條狗魚一樣,為的就是使這些個鯽魚緊張起來,保持活力,吃的時候新鮮,但是,忠狗咬多了,激起太多的眾怒,事情就走到了反面,這時,皇帝又必得忍痛打狗,甚至犧牲狗命,換取眾臣的安心。因此,凡是這種忠狗,命運都不怎么樣,漢朝的張湯、杜周,唐朝的周興、來俊臣,還有這個趙申喬,雖然很有一段時間得意,但最終都落得個被烹的下場,被烹之日,甚至未必需要等到兔子死了。
養狗尤其是養忠狗,是為了咬人,但咬出事來,養狗人卻非打狗不可,嗟乎,做狗難,做忠狗,難乎其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5050.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