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 清朝占領全國后,反清復明的活動就未曾消停過。清政府對與此相關的活動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清初的朱三太子案就是典型案例! 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從西安經山西直搗北京,走投無路的明崇禎皇帝逼周皇后在坤寧宮自縊后,又用劍砍了袁貴妃和女兒長平公主,并對三個兒子:太子慈?、三子定王慈燦、四子永王慈煥作了吩咐,讓他們投奔外祖周奎家,然后“混跡民間,見老者稱之日翁,壯者稱之日伯叔,幸而不死,為父母報仇。”安排完畢后,在煤山東麓的一棵古槐樹上自縊而死。當時太子慈?16歲,定王慈燦13歲,永王慈煥12歲。李自成進北京后,沒有殺死這三個孩子,反而還把太子封為“宋王”,讓一個姓杜的將軍予以照管。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李自成率農民軍和吳兵、清兵大戰于山海關,打了敗仗,然后迅速撤離北京。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殺死崇禎帝這三個皇子。清兵占領北京后,太子慈?被其外祖父周奎獻于清廷,清廷借口說太子是假冒的,殺死了太子。并且把證明太子不是假冒的15個人也全部殺死,而說太子是假冒的人都活了下來。1644年6月明朝在南京的官員擁立了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年號為弘光,這時也有一個太子投奔南京,引起了南京政權的內訌。這個太子據說才是假的,是清朝派去的“諜者”,借以引起南京內訌,使弘光政權早日垮臺! ±钭猿傻霓r民起義軍撤離北京后,永王慈煥被李自成部下一個姓毛的將軍帶著逃到河南,他們賣了戰馬,買了耕地,準備種地為生,但是由于清朝查捕起義軍風聲很緊,毛將軍自顧不暇,只好扔下慈煥又南逃了。慈煥當時只有13歲,自己便從河南往東南流浪到他祖先朱元璋的故鄉安徽鳳陽。鳳陽有一個姓王的鄉紳,在明朝時作過諫官,了解到永王的身世,收留了他,并且讓他冒充自己的孩子改名叫王士元,和自己的孩子同窗讀書,慈煥十八九歲時,王鄉紳病故了,他就又離了鳳陽,流落到江南,因無所依靠,便到一座小廟里落發為僧,茍延歲月,偷生度日。后來又流浪到浙江余姚的一座古廟里安身。有一日一個姓胡的鄉紳來到此廟,和慈煥的閑談中,發現慈煥知書識字,頗有才學,便說:“子有如此才學,何為流于空門?”于是把他帶到自己家中,改換衣帽,邊耕邊讀,后來又把女兒嫁給了他,慈煥便在這里住下來,主要靠教書維持生計。過了些年,又通過朋友的介紹到山東張岱霖等人家中教書,到山東后改名叫張用觀,他小心謹慎,唯恐暴露,所以在山東時,和李方遠等人認識了二十余年,李家只知道他是浙東名士張老先生,連他在浙江時名叫王士元也不知道,當然更不知道他叫朱慈煥,是先朝的皇子了! ∏宄诒本┒ǘ己,明朝抗清的南方政權相繼有弘光、隆武、魯監國、紹武、永歷等政權。明朝的遺民有這些政權作為抗清的旗幟,自然不必再去尋找遁跡民間的皇子。直到1661年南明最后一個抗清政權永歷政權被吳三桂消滅,清朝也進入了康熙時代,思念明朝的人才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幟,所謂朱三太子僅是清康熙年間的人懷念明朝后代的一種通稱,不一定確指是誰,稱朱三太子乃是因為崇禎末年見存的皇子有太子、定王、永王三人。根據《清實錄》、《東華錄》等書記載,康熙朝破獲和朱三太子有關的案件就有多次。例如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楊起隆以“朱三太子”名義在京城糾眾反清,并建廣德年號,但旋即失敗。失敗后,楊潛逃。直到康熙十九年在陜西漢中、興安一帶又有一個自稱朱三太子的人,秘密進行反清活動。但清廷并未能將該人捕獲! 】滴跏耆露找,漳州人蔡寅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率“白頭軍”數萬人起事,然后活動于南靖、長泰、同安等縣山谷間?滴跏炅潞幽翔铣怯腥嗽p稱明皇子起事?滴跏四臧嗽率苊蕉ㄈ亩ㄟh平寇大將軍、安親王岳樂在湖南武岡州楓木嶺俘獲了傳說中的明太子,十二月岳樂奉旨將明太子解送京師,加以殺害。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從杭州歸途經過南京謁明孝陵后,諭大學士等:“訪察明代后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這是公開物色明后裔,授一官職的開始。順治年間,清兵全力對付南明諸政權,無暇顧及逃匿民間的皇子,康熙年間,南明政權已相繼滅亡,遺民歸心明代皇子,不斷以“朱三太子”名義起事,清廷也開始加緊物色。所以當時康熙這樣的上諭,無非是使海內聞風,或有自投羅網的明裔,誘之以利翦除。因此諸臣奉諭后,隔五個月才復奏:“明亡已久,子孫湮沒無聞,今雖查訪,亦難得實。”后來康熙三次南巡,皆祭明孝陵,但再也不提訪察和授職一事了! 】滴跛氖哪昵昂螅K太倉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嵐山張念一、張念二等又以“朱三太子”名義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起事,分別活動于江蘇太倉和浙江嵊縣、慈溪、上虞等地,清廷一方面進行武裝鎮壓,一方面從浙江、江蘇到山東、河北,從南到北進行搜捕朱三太子,清廷因“匪類稱朱三甚多,加緊搜捕,使無辜牽連頗廣”。慈煥“從四十四年起就在各處逃匿,外邊人所行不法也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但從沒有非分之想。”四十四年七月又將家眷搬到湖州府長興縣。清廷在審問起義首領張念一等時,張也說:“并不認識朱”,“原是假他名色,以鼓動人,委實不認識。”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朱三太子在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的女眷妻、女、兒媳六人在搜查中被捕前全部自縊,六命俱盡,三個兒子、一個孫子被捕,只有慈煥本人和另外兩個兒子逃往山東,靠在鄉紳家教書度日! 】滴跛氖吣甓率迦湛滴醯叟蓱舨渴汤赡碌で巴憬瓡胤蕉綋徭倝,臨行,帝諭:“務須決斷,毋得柔弱”,“朱三太子及其子著速追拿”。在這次從南到北的大搜捕中,牽連到不少無辜的人,在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三,終于在山東汶上縣捉住寄食教書的朱三太子即“王老先生”及其二子。經過戶部侍郎穆丹和閩浙總督梁鼎、兩江總督邵穆布、浙江巡撫王然、江蘇巡撫于準、浙江提督王世臣等封疆大吏的審問,并未發現什么問題。這時康熙下旨說:“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應擬大辟。”“將朱某帶至京中,問明正法。”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朱三太子即王士元父子被解至京城,清廷因“傳喚明代年老太監俱不認識”,以“明系假冒”,將朱三凌遲處死,其子五人也被斬首。明朝滅亡到康熙四十七年,已過了六十五年,永王慈煥在明亡時只12歲,到康熙四十七年已是穿戴清朝服飾的76歲白發衰翁,縱有舊太監,至多年齡也和慈煥相仿,如何解辨認出65年前十幾歲孩子的真偽呢?清初以“朱三太子”名義起事,聳動天下,前后達六十年,盡管這位76歲的老人隱姓避禍,教書糊口,并無不法行為,當有人以他的名義起事時,他又東躲西藏,并未參加任何反清活動,但是,單單聽到他的名字和身世,就會使清統治者如芒刺在背,寢食不安。因此,這位無辜的老人被凌遲處死,全家老幼均遭殺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5051.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