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循(1385—1464),字德遵,明代江西泰和人。永樂十三年(1415)中進士第一名,授修撰,進侍講。宣德初直南宮,進侍講學士,后進翰林院學士。正統九年(1444)入文淵閣典機務。第二年進戶部右侍郎兼學士。正統十四年(1449)發生“土木之變”,英宗皇帝被蒙古族瓦刺部俘虜,一些朝臣擁立景帝即皇帝位。當時朝中人心恐懼,對立帝之事爭論不休,而陳循采取中間立場,得到景帝器重,進戶部尚書,繼爾進少保兼文淵閣學士,不久加太子太傅,進華蓋殿大學士仍兼文淵閣。后來英宗皇帝回來復位,由于石亨等誣大臣于謙謀逆,于謙、王文等以謀逆罪被殺,陳循受到牽連,被刑杖一百,充軍鐵嶺衛,其時陳循已經70多歲。
陳循初為進士第一名,可知其才氣。其善詩文,謫居鐵嶺時,正值鐵嶺重修圓通寺,他為之撰《銀州重修圓通寺塔記》,為開原撰寫了《重修崇壽寺塔記》及詠鐵嶺詩多篇,他曾在鐵嶺收授生徒,以執教為業。他喜愛鐵嶺的名勝古跡,寫許多詩加以贊之,是最早吟誦鐵嶺風光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成為鐵嶺珍貴的文化遺產。
據《明史》載,陳循為官比較清正,宣宗時,御史張楷向皇帝獻詩本為邀寵,雖知反惹惱皇帝,多虧他為之辯才得免罪。景帝時,他上書“勤政要典”,建議效古代帝王行事,治理朝政。當時江南大雪,麥苗凍死,他請求撥庫銀、買麥種予農,多為皇帝采納。后來,石亨誣事泄,陳循獲釋為民,仍居鐵嶺,一年后病歿。于謙昭雪之后,陳循亦獲平反,昭以原職賜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8359.html
相關閱讀: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