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老太后還有一大能耐,在詔書里看不到,只能在實際行動里看到,那就是,老太后這宣戰詔書沒有通過自己的駐外公使送到任何一個國家去。她就是自己玩的。眾所周知,按當時的國際法,宣戰是當事國必須履行的義務之一,也是戰爭的法律程序之一。而且,宣戰要有幾項基本內容:宣戰原因,宣戰對象;什么時候開始與宣戰對象進入戰爭狀態等等。問題是我們的最高領導根本不管這一套,她這宣戰詔書頂多是宣給國內臣民看的,相當于內部動員令:政府實在忍受不了了哇,臣民們給我沖!有賞! 不可忍的情況下,先把徐用儀、聯元、立山、許景澄、袁昶等五個主和派當漢奸殺了,史稱“庚子被禍五大臣”。 與此同時,莊王載勛貼出告示曰:“募能殺洋人者,殺一男夷賞銀五十兩,女夷四十兩,稚夷二十兩。”這個王八蛋,男夷女夷不均價不說,孩子在他們眼里居然不及大人一半。關于圍攻使館,這群王八蛋的想法更是下流至極:“固逆計異時之必歸于和,使館朝易,皇位夕易矣,大事既成,盲風怪雨不轉瞬而月星明?,雖割地以贖前愆,亦所不恤!币痪湓,我們就是為了換皇帝,最后還得和,和不就是割地賠款嗎?為了換皇帝,什么血本俺們都不在乎! ∥鞣揭膊簧担览咸笤诤垓v。當時的西方報紙社論曰:“中國與各大強國同時在作戰,它是由西太后和她的奸黨的選擇而作戰的。他們萬分愚蠢,妄自尊大,自以為他們能夠安全地抗拒列強……不管發生任何事件,這批奸黨若不自動離去,就必須被逐出北京城。希望有可能把光緒皇帝尋出來,把他重新置于皇位之上,F時必須對中國人明白指出,挑起目前戰爭的是西太后,我們不是對中國作戰,而是對那個篡奪政權的北京政府作戰!瘪R士評價曰:“地獄里有怒鬼,但是比不上一位婦人受著藐視的時候怒氣之盛!边@種怒氣讓中國走向了“挑釁國際法”并“蔑視全世界”的末日瘋狂中,其直接后果就是八國聯軍進中國,人家進得有理有據,其正當性來源于兩大根據:“第一個是根據國際法。國際法保護外交使團和駐外使館,同時也保護僑居他國的外國公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中國破壞了使館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毀壞外國財產,使外國人失去生命,理應受到制裁并進行賠償。這是一些有著嚴格規定的法規,自1840年以來,歐洲列強常常把它們強加給中國或者其他國家。與這一規范國際行為的世界性法規相比,列強干涉中國的第二個根據并沒有崇高威嚴,也沒有那樣明確的規定,但對于參與帝國和殖民地活動的人來說,其重要性絲毫也不比國際法小。這一根據就是傳播文明的使命感,就是所謂“白人的責任”。按照這一理念,西方文明的代表者們有責任去教育其他地區中那些文明程度不夠的居民,并且改變他們的野蠻狀態。英國在中國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類似文明使命的活動了,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他們把這一活動組織成了一項教育工程,在這一工程中,他們教育中國如何成為國際社會中一個負責任的成員。義和團起義不僅使這一工程突然中止,而且表現出中國人天生具有的那種不斷再生的和潛在的野蠻和殘暴。” 下面,我們看看西方是如何應對的吧: 5月20日,各國公使召開了公使團會議。會上大家還很樂觀。會后給總理衙門提交了聯合照會,說:五天之內不給滿意答復,我們將自己派兵前來維持治安與秩序。中方在最后一天回復說,我們一定嚴厲鎮壓義和團! 5月26日,公使團再次召開會議。照會總理衙門,質問中方將采取哪些明確而有效的措施。如果沒有滿意的答復,他們立即派兵前來! 5月27日,慶親王奕?接見外國公使代表,表示:義和團既是你們的敵人,也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正在采取一切措施保護使館與教堂。而他作為駐京清軍指揮官,也愿意親自承擔對所有外國人的保護。公使們相信了他,決定再觀察一天! 5月28日,義和團焚毀豐臺車站的消息和京津路軌均被拆除的謠言震驚了外國公使。他們立即舉行會議,西方民主史上,罕見地一致通過,同意不失時機地調衛隊前來保護使館。戊戌維新失敗之后,也就是1898年9月,西方曾爭取到了每國30員海軍衛隊保護使館的特權,日久無事,又都減少了,F在,經過一番爭執,5月31日,中國政府終于同意,每國派兵不超過30人。于是,第一批運進336名,第二批運進80名。與此同時,沿海集結二十多艘戰艦。6月初,義和團開始拆除京津路軌。6月10日,英國公使緊急求援,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2000名聯軍士兵從天津出發,前往北京。他們沒有想到,他們已走不到北京了。6月17日,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向中國內陸挺進! 6月21日,中國政府宣戰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招撫義和團。被主子當作炮灰用了,這是多大的榮幸啊。義和團群情振奮,爽歪了。天津的義和團甚至連聶士成都看不起了,見了聶士成那是揮刀相向,喊著要殺他,嚇得聶士成下馬繞道而行。至于其他官吏,義和團更是對他們呼一喝二的,不是喝令他們下轎,步行到大師兄處向神拈香,就是喝令他們下轎免冠,站立道旁,恭候義和團過去。 8月12日,八國聯軍越過通州向北京進發。 8月14日,慈禧召見大學士、六部、九卿,已無一人應召。晚間在宮中只有三位軍機大臣:王文韶、剛毅和趙舒翹,慈禧一臉凄愴,要求三人隨她母子同行! 8月15日,太后西巡了! ±咸笳T敵深入,她成功了——把八國聯軍引向了北京。那么我們的袁世凱在干什么呢?用李鴻章的話來講,那是“幽薊云擾,而齊魯風澄”: (一)有教案,就嚴肅處理。并且派出軍隊,切實保護教堂教士。在其護衛下,山東全省沒有一個洋人遇害。就是中國教民,袁世凱也切實保護。剛開始,政府強迫教民退教,并要求他們寫下永不習教的保證書,袁世凱也執行了。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地方屬吏太過嚴酷(不讓百姓信教,本就干涉信仰自由嘛)。袁世凱一看不妙,馬上停止退教措施。不管洋人土人,教會教徒,一概保護! (二)政府不讓剿滅義和團,那就查禁瓦解。但是若匪來找官兵的事,則放炮痛擊。誰不放炮痛擊,一概正法。義和團歌曰:殺了袁黿蛋,我們好吃飯。并且在巡撫衙門壁墻上畫一頭戴紅頂花翎的大烏龜,趴在洋人屁股后面。袁世凱當然不與他們一般見識! (三)3月,政府實授袁世凱為山東巡撫。由于武衛右軍遠遠不夠用,于是他奏請將山東原有的三十四營勇隊拆并,留下二十營1500人,改稱武衛右軍先鋒隊,重加訓練,并且換上新式毛瑟槍。以后又把其余十多營部署在全省各要地。義和團的刀槍不入,當然對付不了洋槍洋炮的新式軍隊,結果當然很慘! (四)5月,政府想把義和團改為官辦團練,讓袁世凱考慮是否可行。他考慮的結果當然是不可行:義和團聚眾游行,搶劫財物,不得謂之保護身家;燒殺擄掠,抗官拒兵,不得謂之非作奸犯科;掠害平民,騷擾地方,不得謂之為專仇洋教?偠灾x和團不是好東西,沒法收為官用! (五)6月,政府招袁世凱北上勤王。袁回曰:京師為天下根本,我應該去的。但是東省也很重要啊,我一走就亂套了。有人認為這是袁世凱虛偽。我覺得,他還是實在了。因為他知道,他的部隊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而且,他一走,山東肯定要亂。但是又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派孫金彪帶領三千人馬北上。政府一聽說東省也重要,遂同意袁不再派兵,于是,袁趕緊撤回孫金彪。但是政府卻又要他們奔赴天津。袁世凱不愿意了,天這么熱,光叫我兵來回跑呢?遂不奉朝命。政府再命,袁世凱改派夏辛酉率兵北上。7月14日,天津淪陷。夏辛酉去了也不頂用,凈在路上逗留觀望了。北京危急,太后又命袁世凱北上勤王。袁世凱依然按兵不動。手下張勛請纓,愿獨樹一旗,作馬革裹尸之計,以報君父大仇。對于這么一個憨蛋,袁世凱光口頭獎勵,說他是個好同志,就是不批他上前線。對于義和團,他攆著他們上前線,政府正式招撫義和團后,山東義和團蠢蠢欲動,袁世凱對他們的要求是:天津前線更需要你們,快上前線去扶清滅洋;誰不上,光在山東搗亂,誰就是假義和團,別怪我不客氣! (六)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兩廣總督李鴻章都知道太后是在玩火,對于北京的諭旨,均不奉詔,并且與西方各國策劃出一個互不侵犯、互保安全的東南互保同盟。袁世凱也加入了。事后袁世凱跟屬僚說:“此次變亂,各督撫中如無我輩四人?柱,國事尚可問乎?” (七)8月,政府不但把李鴻章由兩廣總督調任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還讓他做議和全權代表。袁世凱早就認定,“和議將開,籌辦善后,自以撫恤被擾教民為第一要義”。于是主動命令州縣官吏親赴各鄉調研,將團民財產查封變價,以作撫恤之用。地方官不好好查,袁世凱就說,將來所需撫恤款項,由地方官自行籌備或自行墊賠?磥硭是有先見之明的,知道最后就是這么個結局。 (八)12月,八國聯軍打到了直隸南部,與直隸鄰近的山東各縣紛紛告警。袁世凱認為,山東的義和團已剿滅殆盡,八國聯軍沒有借口前來侵犯。同時他給德國駐京公使穆默等人打招呼,要求八國聯軍不要進入山東地界。由于沒有及時得到穆默等人的回復,袁世凱遂讓各縣打造山東界牌,到處豎立。甭說,還真管用,八國聯軍一看到山東界牌或者墻壁上書有“此山東境”字樣,便立馬兒掉頭,不加進犯。這一切,讓山東紳民齊聲感頌。 (九)由于袁世凱的保教措施,導致義和團的首發地——山東居然成了洋人的避難地。不但在境洋人得到了妥當的保護,就是外省洋人也紛紛前往,得到了袁世凱的周密護衛。這一切,讓袁世凱在洋人眼里閃閃發亮:中國官員也有講游戲規則的嘛! (十)當然,主子對袁世凱也有怨言,為啥不上京勤王呢?好說,袁世凱一看太后逃到了山西,就上折說,山西太窮了,沒吃的沒喝的。我這里有十萬兩,派人星夜兼程給太后送去。并且表示,仍當隨時趕籌巨款,源源接濟,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是第一個把接濟款送到太后處的,之后更是源源不斷。太后出逃的時候,一無所有。袁世凱的這些作為,讓太后感到了滿足與慰藉。我們可以說他是投機,也可以說他是忠誠,當然也可以說他厚道。當太后從西安返回北京時,袁世凱既派張勛帶兵前往護駕,又派姜桂題去河南護駕,他的心細與周到,博得了老太后的歡心! ∫痪湓,八國聯軍進中國,讓老太后蒙塵,狼狽不堪,卻讓袁世凱發光,意氣飛揚! ‘斎唬绖P也有倒霉事。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6月辛丑條約談判正急之時,跟隨其在濟南居住的生母劉氏去世。按常規,袁世凱當然要申請離職丁憂回籍營喪的。但是朝廷正自身難保中,當然不會批準,所以下了奪情之諭,說:俟大局穩定,再行賞假。令其在署穿孝百日,仍照常視事。只在公文行式上由別的官員代印。袁世凱這樣的孝子,當然老大的不樂意,但是不管是在京談判的李鴻章、奕?,還是山東的士紳,紛紛請袁體念時艱,聽從朝命。李鴻章與奕?的來電里,更是有“扶柩歸葬,有令兄等肩承,幸勿拘執”等語。一句話,您已經出嗣叔父了,所以對于生母的喪儀自可降服。想當年其生父袁保中去世,其堂叔父保恒、保齡也是以同樣理由不準他回籍奔喪的,袁世凱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移孝作忠了! 【驮谠绖P百日大孝過后不久,好事又來了——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去世。有人說,李鴻章臨死前舉薦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繼承人,并且說了一句:“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标P于李是否說過這句話,至今還在爭論中。但是,李鴻章是否說過這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沒有李的舉薦,直隸總督也是袁的。另有一則野史傳說,李氏暮年染病之際,有人勸他保奏直督人選,他回的是:繼任有人在,我不想保舉了。也就是說,李氏也知道,自己保舉不保舉,直督都是袁世凱的了。而且,在李鴻章辭世前,他曾請過十天的病假,老頭為簽約而大量咯血的事兒政府不是不知道,諸多大吏也注意到了李沒有多少時日了。所以,對于李的后事,政府當早有考慮。事實上,11月7日下午,是李鴻章的政治副手、《辛丑條約》的助理談判、直隸布政使周馥把喪報打到從西安回鑾剛剛走到河南滎陽的太后手中的。這個喪報,既不是李氏的遺折,也無李氏保薦袁世凱任直督的任何話語。太后當即根據周馥電奏明發上諭: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到任前由周馥護理! ∷,無論李氏是否樂意,袁世凱都是他當然的繼承人了。更何況接任后的他,也網羅了李鴻章的主要班底,骨干人物有楊士驤、楊士琦、孫寶琦、趙秉鈞、陳壁、胡惟德、朱家寶、吳重熹、齊耀林等淮系官僚。李氏捐館,袁的挽聯云: 公真曠代偉人,旋轉乾坤,豈止勛名追郭令; 我是再傳弟子,感恩知己,愿宏志業繼蕭規。 上聯所謂的郭令,乃是中唐名將郭子儀,別名郭令公,在平定安史之亂、中興唐朝大業中居首功。袁世凱以此聯比喻李氏乃清朝“同光中興”的柱石。 下聯,袁氏就自認再傳弟子了,而且向前輩表態,革命尚未成功,我就蕭規曹隨吧——漢初名相曹參繼承蕭何開創的局面。 這聯還不算夸張,比喻也算貼切! ≈,天津李鴻章祠堂建成,袁又再次撰聯: 受知早歲,代將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陽,敢詡臨淮壁壘; 世變方殷,斯人不作,萬古大名配諸葛,長留丞相祠堂! ∩下撍^的汾陽,還是郭子儀,郭祖籍山西汾陽,安史之亂爆發后,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平亂后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袁再次自認是李氏的衣缽傳人。下聯,拿諸葛來比李氏,有些過了。按魯迅的說法,諸葛多智而近妖。且守著個弱智阿斗,想出祁山就出祁山,想出幾次就出幾次,端的爽歪了。李氏被中國的人事纏了一輩子,啥事也干不成,怎么能與諸葛那妖比呢?不通! 「煌ǖ氖欠段臑懴壬,對著李袁之間的師承關系破口大罵:“賣國衣缽傳授有人,老賊死了等于不死!碧锰玫歷史學,怎么搞成村婦罵街了呢?這仇恨都從哪兒來的呢?叫人看得莫名其妙! class=’page’>2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8378.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