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存的文獻考證,第一個準確地預見了清朝滅亡的人,是曾國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趙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歷1867年預言頹廢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終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趙烈文發此預言時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沒出了50年。趙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偉甫,江蘇常熟人。年少時即有才名,很有思想見地。他學識非常淵博,對佛學、易學、醫學、軍事、經濟之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咸豐五年,好友周騰虎推薦趙烈文入曾國藩幕府。其時,曾國藩正坐困南昌前線,被太平軍整得灰頭土臉,隨行的幕僚大都遠走。對剛剛到來的趙烈文,曾國藩起初并沒有抱什么希望。作為實習幕僚,總得有些事干。曾國藩沒心思給他安排什么具體活干,只是命其參觀駐扎在樟樹鎮的湘軍水陸各營,先熟悉熟悉工作環境再說。不料,這位趙先生一去就發現了問題,回來后給曾國藩匯報說:“樟樹營陸軍營制甚懈,軍氣已老,恐不足恃。”曾國藩最見不得“坐談立議,無人能及,隨機應變,百無一能”的書生,他料定趙烈文亦屬此輩,因此對趙烈文所謂的觀感很反感。他心里不大高興,這個小毛孩子,懂什么軍機大事呀。因為也正在這個時候,趙烈文的老母有病,他可能也看出曾國藩很不重視自己,不如自己識相點離開這里算了。所以他就以母病為由,向曾國藩辭行,曾國藩也沒有怎么挽留。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人員的流動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就在趙烈文要走而未走的時候,傳來周鳳山部湘軍在樟樹大敗的消息,被趙烈文不幸而言中。曾國藩看到趙烈文的見識不凡,立馬對趙烈文有了一番新的看法。后來,趙烈文越來越受曾國藩的器重,經常一起商談軍事,最后到與曾國藩無話不談,有時竟然一日談好幾次。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朝廷棟梁,正是由于他與一干人的不懈努力與奮力拼搏,使晚清才得以出現所謂的“同治中興”。劉繼興認為,當時很少有人質疑大清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對歷代興亡研究甚深的曾國藩意識到了朝野上下潛伏著無盡的危機,搞不好會亡國。但他認為通過一些努力,應該還是能挽危廈于將倒。
趙烈文可不這么看,他的觀點比曾國藩更為深邃與銳利。趙烈文寫過不少作品,如《趙偉甫先生庚申避亂日記》、《能靜居日記》、《落花春雨巢日記》、《庚申避亂日記》等。在《能靜居日記》中,趙烈文詳記了他與曾國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談話。就在這次談話中,趙烈文驚世駭俗地預言了清朝不出50年必亡!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歷1867年7月21日晚,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與趙烈文聊天時憂心忡忡地對趙說:“京中來人云:‘都門氣象甚惡,明火執仗之案時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窀F財盡,恐有異變,奈何?”趙烈文回答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后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說,現在天下統一已經很久了,勢必會漸漸分裂,不過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權威,而且高層沒有先爛掉,所以現在不會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但據他估計,今后的大禍是朝廷會先垮臺,然后出現各自為政、割據分裂的局面;他進一步判斷,大概不出五十年就會發生這種災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4142.html
相關閱讀: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