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代太監怎么專權 明朝的權宦是怎么來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明代太監怎么專權?宦官問題,歷來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政權的毒瘤。各朝各代,將這個問題處理得好的并不多見。柏楊說中國經歷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時代:第一次是在東漢后期的二世紀;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紀;第三次從公元1435年王振當權一直到明王朝覆滅為止。

  明代的宦官雖然沒有東漢之末和晚唐時期那些宦官的氣焰兇,勢力大,也不像漢唐的宦官那樣,把皇帝的立、廢、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權力極大,在中國宦官史上力拔頭籌。

  自永樂朝起,宦官逐漸得勢,從此一直到明思宗縊死煤山。二百多年間,宦官們熙熙攘攘,你去我來,活躍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誕劇,甚至出現“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這樣頗為奇特的歷史現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讓我們從魏忠賢的前輩們談起。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兒外,沒有更多的權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馬一生,為朱家子孫們爭來的天下,染著斑斑血跡。

  臥榻旁豈容他人酣睡,顯然不僅是一個趙匡胤的隱憂,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功臣、大將們兔死狗烹,權力禁臠,又豈容宦官染指?他親眼目睹過元末宦官的危害,下決心從根本上鏟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有一名老太監,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顯的錯訛。朱元璋明知太監說得對,仍然立刻下旨將這名太監逐出皇宮,遣送回原籍,原因是這名太監“干政”了。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边@時候,宦官的權力跌入了歷史的低谷,不僅不允許干預朝政,更不能與官吏串通一氣,甚至連給自己置產業的權力也沒有。

  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這一道鐵的紀律起了一個微妙的變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開始把宦官視為心腹,當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皟瘸疾坏酶深A政事”被悄悄地改為不得擅自作主。

  朱棣之所以任用宦官,委以大權,是因為在奪取皇位的“靖難之役”中,尚為燕王的朱棣靠勾結受建文帝壓迫的宦官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動向,此后又在圍攻南京時,與宮內的宦官里應外合取得了勝利,登上了皇帝寶座。

  因此,朱棣上臺后,害怕會有失意的宦官像出賣建文帝一樣出賣自己,所以不惜背叛祖訓,拉攏宦官。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兒”等,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得非常勇猛,率軍與南兵對沖,為朱棣在戰場上立了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8349.html

相關閱讀: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