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諸城劉氏家族在清代十分顯赫,先后出了11位進士,7位二品以上高官,乾隆帝為其賜字“海岱高門第”。尤其是劉統勛、劉墉父子在乾隆年間同朝為大學士,劉墉之侄劉?之在嘉慶年間任尚書,3人死后分獲謚號“文正”“文清”和“文恭”,被稱之為“一門三公,父子同宰”。
劉統勛:練達端方,秉公持正
劉統勛,字延清,先后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和刑部尚書、陜甘總督、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職。他任大學士長達12年之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成為第一位被任命為首席軍機大臣的漢官。乾隆帝對其非常倚重,說他“練達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審決大獄,督辦大工程,悉命統勛前往蒞事,無不治者”。
劉統勛為官正直敢言,不結黨營私。在左都御史任上,上書直陳當時權勢極大的大學士張廷玉和吏部尚書訥親拉幫結派,結成朋黨,朝野人士為之贊許,也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視。劉統勛作為朝廷重臣,常在朝中參與機務,與內廷宦官多有見面機會,但他“從不與內侍交一言”,加以避嫌。當時官場多以門生故吏形成朋黨,他擔任會試主考所錄之人都自稱是其門生,紛紛要拜他為師,但劉統勛從不與之交結,納為己黨。在向朝廷舉薦人才時,他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如乾隆帝讓劉統勛舉薦《四庫全書》總纂官,他當即推薦紀曉嵐,而當時紀因觸怒皇帝正發配西北,朝中無人敢為其說話。劉統勛了解紀曉嵐博學文史,堪當重任,不因他是自己門生而刻意避嫌。
劉統勛為官多年,但從不為己謀求私利,《諸城縣志》記載他“家故有田數十畝,敝廬一處,服官五十余年,未增尺寸”。由于清正廉潔,劉統勛倍受倚重,對于一些重大問題,乾隆帝都要征求他的意見。他多次受乾隆帝委派到各地巡視,對云貴總督恒文、云南巡撫郭一裕以上貢為名收購黃金中飽私囊案,西安將軍都賚侵餉案,歸化城將軍保德侵吞公款案,江蘇布政使蘇崇阿侵吞公款案,江西巡撫阿思哈受賄案等一查到底,絕不手軟。這些大案涉案人多為滿洲高官顯貴,劉統勛不懼危險,及時果斷處理,打擊和震懾了貪官污吏,對當時政治清明起到了重要影響。
劉統勛為官處事認真負責,重視民生。當時黃河水患不斷,且因黃河與運河交匯,黃河泛濫河床淤高,嚴重影響運河的暢通。在乾隆朝前期,劉統勛是治黃和保運工程的決策者和領導者之一,從乾隆十一年到十八年,幾乎每次黃河、運河出險,他都前去指揮治理。在治理水患過程中,他熟練掌握了防患和河運知識,“凡十視河堤,兩修海塘,前后章疏數十,皆合機宜,剔除積弊,利賴民生”。他為安定黃河、運河兩岸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河南百姓曾在黃河岸邊為他立生祠,以示紀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58401.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