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為唐朝功臣武士?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后世訛稱武媚娘。入宮后,武則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私通,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唐后宮之例,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皇李治一直藕斷絲連。在感業寺期間,武則天寫下了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表達了武則天對唐高宗的情思。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并互訴離別后的思念之情。永徽二年(651年),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就這樣,武則天又重新回到了皇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了,入宮后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后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為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后、蕭淑妃經常與武昭儀爭寵,互相說壞話,李治都不聽。永徽五年(654年),小公主的暴卒,事涉王皇后,唐高宗遂心生廢后之念。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宮有謠言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行厭勝之術,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昭儀由昭儀晉封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后不能成事。
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李治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于是,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個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后,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紛紛向李治連投遞了請求立武昭儀為后的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又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徹底打動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終于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并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同年十一月一日,也就是王皇后被廢后的半個多月,舉行了冊后大典,李?在太極殿主持冊后典禮。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59260.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