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伯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夏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又名大費。古代東夷族首領少昊之后,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
   伯益,《尚書》稱益,《史記》稱大費、柏翳,又稱伯翳,《世本》、《漢書》稱化益、伯益!吧訇恢蟛嬉病薄秶Z。鄭語》。
   《史記秦本紀》“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贏!薄肚厥蓟时炯o》“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嘗有勛于唐虞之際,受土賜姓” 。
   我國最早的唯一記述東方帝俊神系的《山海經》據傳是伯益所作。西漢劉歆《山海經表》:“ 已定《山海經》者,出于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上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東漢王充《論衡?別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記聞作《山海經》” 。東漢趙曄《越王無余外傳》:“(禹)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及八方之民俗、殊國異域、土地里數:使益疏而記之,故名之曰《山海經》”。
   伯益的勢力范圍位于山東省日照地區!洞呵镒髠髡x》隱公二年下注曰:“《譜》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茲於期于莒,初都計,后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代,堯王城遺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處的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游風景區內的天臺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稱“益井”。
   日照天臺山因《山海經》中的記載而得名!渡胶=洝酚涊d:“大荒之中有山曰天臺(高)山,海水入焉。東南海之外,泔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淵”。
   天臺山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南,離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堯王城遺址月3公里。堯王城遺址出土的墓葬的頭像都朝著天臺山的方向。據考證,天臺山中有湯谷,是東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陽神的圣地,是東方太陽崇拜和太陽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東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天臺山主峰海拔258米,面臨大海,環繞在群山之中,山巒起伏,郁郁蔥蔥,山下河流交錯,稻田縱橫。天臺山上有羲和部落遺址、太陽神石、太陽神陵遺址、女巫墓、祭祀羲和與女媧的老母廟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媧補天臺與神鰲、天然東方神龍、魁星閣遺址與獨占鰲頭石刻、忘憂谷、秦始皇賜名的望仙澗、東方朔記載的東方玉雞等眾多遺跡與傳說。
   天臺山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圣地,曾經吸引無數歷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駐足。天臺山主峰南側留有姜太公避紂時的太公臺和太公崖。秦始皇東巡瑯琊時曾三次到天臺山祭祖求仙,并將湯谷南側的山谷賜名為望仙澗。大荒居士應東海居士之邀前來天臺山湯谷做客,酒后雅興大發,曾揮毫寫下上聯:“湯谷湯湯湯湯湯谷東海外羲和祀日石為神”的上聯,東海居士隨聲和之寫出下聯?上侣撌洌两駸o人能補。天臺山主峰北側的東方神龍總長約100米,其頭20米,身65米,尾15米。龍頭上有泉二,深不過半米,徑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異之。壽星彭祖游歷天臺山飲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斷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飲此水凈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 ”的對聯,橫批是“再來一瓢”,并賜名神龍泉。龍頭上兩泉形似龍眼,一只圓睜,一只微閉,引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動情。昔有東方文殊寫到:“睜一只眼看破紅塵乃知煩惱自從心中出四大皆空萬事需隨緣,閉一只眼參透禪機方能平常之心對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凈”。而南郭先生則曰:“睜一只眼看斗轉星移綠水青山風花雪月世上無限美好事,閉一只眼聽松濤海浪鶯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間多少天籟音”。

   舜時伯益與大禹同朝為官,因善于狩獵與畜牧,被僉推為九官之一的虞官,負責治理山澤,管理上下草木鳥獸,并佐舜調馴鳥獸。由于他在長期狩獵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熟悉鳥獸語言和習性,鳥獸多被其馴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功績卓著,又始食于嬴,被舜賜姓嬴氏,作為東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繼承人,并賜給其封土。大禹繼承舜的王位之后,伯益又輔佐大禹治理水土、開墾荒地、種植水稻、鑿挖水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曾告誡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慮事周全。不要違背法則、制度,不要過度游樂享受,不要違背規律去追求百姓的稱譽,不要違反民意而滿足自己的欲望。治國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廢,謙虛會受到益處,自滿能導致失敗,要選賢任能、除奸去邪。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現出遠見卓識。舜時,三苗族離心離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議,要恩威并舉,德武相濟。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議,撤退軍隊,實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終于歸順。伯益還將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歷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成為《山海經》的素材。
   伯益是龍山文化后期一個中國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時期的歷史性人物。據史料記載,大禹有意禪位于伯益,但因禪讓制度的社會背景發生變化而未能實現,大禹之子啟奪取繼承權!妒酚浵谋炯o》:“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古者禹死,將傳天下于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稇饑哐嗖咭弧罚骸坝硎谝娑詥槔,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稌x書束哲傳》 引《竹書紀年》:“益干啟位,啟殺之”。
   從此,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禪讓制度亦被世襲制取代。
   伯益是趙姓,秦姓,徐姓,馬姓,梁姓等姓始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6382.html

相關閱讀: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