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夏朝:夏啟繼位及夏朝滅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夏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傳說堯舜禹時期,首領繼承人的選擇采用舉薦方式,讓賢能之人來接班,史稱禪讓,所以有堯舉舜、舜舉禹的故事。禹繼位后,先舉薦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早卒。禹又舉薦益為繼承人。禹死后,禹之子啟攻益而取得天下,建立夏朝。由此開始確立了以父死子繼的世襲制為核心的家天下王朝體制。

禪讓制反映了氏族社會中采用舉薦賢能之人作首領的傳統。這一傳統的破壞,代之以父死子繼的王位世襲制是一種全新的制度。因此,有些學者把夏代的建國算在啟的頭上,稱為夏啟建國。

也有學者則因啟是禹之子,認為傳子世襲制的出現是從禹開始的,把夏王朝的建立和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都從禹開始計算。

關于夏的另一說法是:

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

禹是夏朝的建立者。按照傳統的禪讓制,部落聯盟本應舉薦皋陶(GāoYáo)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不久,皋陶死,又推薦東夷的伯益作繼承人。但禹卻不給伯益實權,相反地,他把實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啟,讓啟的親信也掌握許多權力。禹死后,啟輕而易舉地繼承了禹位。最后,啟把伯益殺掉。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禪讓制的廢除和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古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它標志著氏族公社制已瓦解,保護私有制度和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已經產生!抖Y記?禮運》記載:在氏族公社時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這就是所謂“大同之世”!抖Y運》又描述夏朝后來的情況說:“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這就是所謂“小康之世”,亦即階級社會。

夏朝的滅亡

啟之子太康繼位,好游樂田獵,不理政事。東夷首領羿趕走太康,奪得王位,史稱“太康失國”。此后,中原地區部族、封國之間戰爭頻繁。太康弟中康之孫少康長大,聯合擁護夏的勢力,得以復國,史稱“少康中興”。少康之后的第六代孫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孔甲之后,三傳至桀。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史記?夏本紀》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庇种䞍A宮、瑤臺,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也更加殘酷,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這時東方的商族日益強大,商族首領湯率兵伐夏,大敗夏桀。桀被放逐而死。夏朝共傳14世,17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9654.html

相關閱讀: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