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后羿本稱“司羿”,是“群司”(司空、司徒等)之一。“司”本義指知識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傳承。“羿”是“射師”之義。“司羿”是“世襲的射師”。在帝嚳時代,當時一位射師被任命為羽林軍教頭。此后這一顯赫職務就在該家族內部世代傳承。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為羽林軍教頭的司羿發動宮廷政變(此即“射日”),攝取夏政,史稱“后羿”(“后”由“司”字改造而來,意思是“世襲的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殺。寒浞要繼承后羿的權位,按當時習俗,應該?娶羿妻嫦娥。嫦娥奔月,入住“廣寒宮”,這就是“寒舍”,即“寒浞之舍”。
后羿,又稱“夷羿”是夏朝東夷族有窮氏首領、有窮國國君,他也是一個射術高超的英雄。夏王仲康死后,其子相繼位。不久,后羿驅逐了相,自己當了國王,是為夏朝第六任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殺。
傳說人物
后羿,本稱司羿,也稱為大羿,是上古時代的傳說人物。他善于射箭,曾助堯帝射九日。傳說十日齊出,禍害蒼生。天帝(帝俊)就派擅長射箭的羿下凡解除災禍。羿射九日,只留一日,給大地帶來復蘇的生機。
另說,羿射十日,即羿射殺夏后“相”,蓋因古書傳抄之誤,將夏后“相”字誤寫成了“十日”。羿射十日,實為后羿射死相。后羿篡位后,為了防止夏朝種族反撲,對相追殺,最終將“相”殺死。
太康失國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后相在后羿的追殺下,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陽)依同姓之諸侯于斟尋氏以及斟灌氏。這時斟尋氏已從伊洛平原遷往豫東北,斟灌氏則在今豫魯接界處的范縣北。寒浞為防止夏后相勢力復興,命澆率師“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相”。然后封澆于過(今山東掖縣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縣東南),封?于戈(在宋、鄭間,約當今豫中偏東部)以控制東方。當寒浞攻殺后相之時,其妻后緡東逃至魯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遺腹子少康。
又,《山海經》:“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备恿顚W者確信,“十日”絕不是什么是十個太陽,而是人名!“十日”即“相”。夏后仲康之子相,被后羿、寒浞射死后,相之子少康逃奔有仍氏,在有仍氏、有虞氏幫助下,一舉發兵滅掉寒浞,成功復國,光伏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3682.html
相關閱讀: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