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三年解放戰爭,是中華大地上光明與黑暗的決戰。它用血與火送走了一個舊時代,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在這場大決戰中,中國未來的元帥們一個個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揮兵百萬,叱咤風云。彭德懷大戰胡宗南,三戰三捷,西北稱雄;劉伯承、陳毅淮海擺戰場,殲敵五十五萬五千人,世所罕見;聶榮臻馳騁華北,與林彪一道攻天津,進北平,非同一般;林彪、羅榮桓橫掃東北,決戰遼沈。真是各顯神通,自有干秋,可是,你是否注意到,在這場震驚世界的大決戰中,有一個曾被蔣介石出十萬大洋買其頭顱的軍事統帥,卻悄無聲息,人們甚至不知道他身在何處。他,就是賀龍元帥。
1938年毛澤東和朱德、賀龍交談
那么,他在哪里?在干什么?
此刻,他正騎著一匹大青馬匆匆忙忙地奔馳在黃土高原光禿禿的山梁上,讓干澀的西北風、劈面而來的沙塵,吹打著那剛毅而堅韌的臉龐。他行色匆匆,在忙些什么?他東奔西走,正在為彭德懷籌措大戰胡宗南急需的糧食、彈藥、被服、金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給你們當個后勤部長。”
1947年3月,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嚴重受挫,不得已,改變方針,集中主要兵力對東西兩翼的山東和陜北實施重點進攻。蔣介石調動他的媳系部隊、養精蓄銳、裝備精良的胡宗南集團和“青寧二馬”馬步芳、馬鴻送的三十四個旅,二十五萬余人,準備入侵陜甘寧解放區,攻占延安。用國民黨政府國防部的話來說,他們是要“摧毀匪方黨、政、軍神經中樞,動搖其軍心,瓦解其斗志,削弱其國際地位。”
這時,在陜北的人民解放軍只有四個野戰旅,約一萬七千人,在兵力對比上,處于絕對的劣勢,但是,兵法云:“因地以度軍勢”。陜北高原,山丘起伏,溝壑縱橫,地形復雜,周旋余地大。從國民黨軍方面來看,他們深入我根據地,群眾條件、地形條件均對其不利,而且,陜北地瘠民貧,資源缺乏,大批軍隊涌來,吃飯問題便是他們的一個大包袱。
從人民解放軍方面看,陜北地區經過中國共產黨多年的治理,群眾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都很高,對戰爭領有準備,完全可以與敵人周旋,如能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便可達到牽制和逐步削弱、最后消滅胡宗南集團。所以,中共中央高層決定:人民解放軍在陜北戰場的基本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必要時放棄延安,與敵周旋于延安以北的黃土高原上。陷敵于疲憊、缺糧的困境,然后,抓住有利戰機,在運動中集中兵力逐次殲敵,將胡宗南集團拖死在陜北戰場。
陜北即將開戰,誰來統率這一萬七千人呢?論理,應由賀龍來指揮。他是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這一萬七千人原在他管轄之下。但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毛澤東已讓他“下山”,去當晉綏野戰軍司令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彭德懷是個急性的人,他向毛澤東提出;“在賀龍同志未回延安之前,陜北幾個旅加上后勤人員也不過兩萬來人,是否由我暫時指揮?”
彭大將軍毛遂自薦,毛澤東也有其考慮,于是表示說:“很好!”
這樣,3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組成西北野戰兵團,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陜北地區的部隊從此統歸彭大將軍指揮了。
賀龍對此有何想法?不得而知,但是,他曾對其部屬說:“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哪個人的。我帶的部隊,旁人也能帶,軍隊要有黨指揮嘛!”這是從他加入共產黨以后,一直堅持的一條原則。南昌起義以來,始終不渝,而且,在這個問題上對自己要求甚嚴,十分謹慎。遠的不說,1946年11月上旬,賀龍剛剛將晉綏地區所有野戰部隊編成三個野戰縱隊,中央軍委便下令,調其第一縱隊西渡黃河,保衛陜甘寧解放區。賀龍二話沒說,親自來到山西臨縣三交鎮給干部講話,動員他們愉快地服從命令,執行保衛延安的任務。
賀龍與關向應在晉西北前線
1947年,他還托人捎話給第一縱隊領導說;“你們的任務很光榮。毛主席在陜北,要保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安全。要多打勝仗,多消滅敵人,聽彭老總的指揮,這樣才對得起黨和人民。”前不久,敵人進攻延安,中央軍委下令,調晉綏野戰軍第二縱隊開赴陜北。他照樣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送王震過了黃河,投入保衛延安的戰斗。這時,賀龍這位司令官的手下,只剩一個野戰縱隊了。
1947年3月19日,人民解放軍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領導機關有一部分撤到了晉西北。這里一下子成了西北戰場的后方。3月30日,賀龍從興縣趕到臨縣三交鎮,在這里會見了從陜北趕來的周恩來。
周恩來向他傳達了3月19日中共中央棗林溝會議的決定:成立以劉少奇、朱德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晉察冀;組成以葉劍英、楊尚昆為首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留駐晉西北;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陜北,指揮戰爭。
賀龍問周恩來,說:“毛主席為什么不離開陜北呢?在那里很危險的!”
周恩來告訴他說:毛澤東說:“我不能走,黨中央最好也不走。我走了,黨中央走了,蔣介石就會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戰場上去,其他戰場就要增加壓力。我留在陜北,拖住胡宗南,別的地方能好好地打勝仗。”
賀龍聽了,甚為感動。他覺得毛澤東這個人了不起,總是從戰爭全局的高度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連他自己的安危,也要放在戰爭全局的高度來處理。他從心眼里敬佩這位毛大帥。
周恩來又告訴他,前不久,毛澤東、劉少奇從戰爭的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來考慮,認為中央機關撤到晉西北的人員不宜過分集中。他這次來,就是要專門同賀龍研究一下中央機關留晉人員怎么處理。
他們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有一部分人隨劉少奇、朱德去河北;少部分回陜北,擔負中央必須從事的工作;一部分留晉西北,由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領導。
周恩來對賀龍說:“賀老總,中央機關來河東的人員、單位一大堆,還有許多年老的同志、婦女和孩子,事情很麻煩,一切要靠你來安排。”
1955年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等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蒞臨旅大,在莊河地區觀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沟顷憫鹨凼痉堆萘。
賀龍說:“你放心,我親自負責,保證他們的吃、住和安全。”
周恩來笑了。他了解賀龍。這位老總辦事一向認真,不會馬虎的;氐疥儽币院,當毛澤東問起留晉人員的安排情況時,周恩來對他說:“中央機關到河東以后,賀老總親自作了安排,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5月上旬,賀龍收到彭德懷發來的一份電報,說,西北野戰軍正集結在延安以東,伺機殺敵,目前急需彈藥,特來向賀龍求援。賀龍馬上命令晉綏軍區后勤部調集二萬分肯吃彈送往河西,后來,一連給彭德懷送了三次彈藥。彭德懷為此拍來電報,表示感謝。
彭德懷要彈藥,觸動了賀龍那歷來敏感的神經。他想,未來的西北戰場所需彈藥肯定是越來越多,這讓彭德懷到哪兒去找呢?除了從運輸大隊長蔣介石那里繳獲一部分之外,只能向晉西北這樣的后方伸手?墒,晉綏地區的軍火工業規模很小,條件也差,尤其缺乏技術力量和機器設備,生產能力極有限,不可能滿足戰爭日益發展的需要。怎么辦呢?賀龍一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說來也巧,這時,聯防軍軍工局長李強來到晉西北,向賀龍匯報陜甘寧邊區軍火工業的情況。陜甘寧邊區的軍火工業是抗日戰爭時期搞起來的,規模也不大。目前,陜北地區戰火連天,已無法生產,機器都已堅壁起來了。李強的匯報,一下子打開了賀龍的思路。他想,能不能把陜甘寧同晉綏的軍火工業合并起來呢?這樣,一則可以保存陜甘寧的那一點點來之不易的“家產”,二則兩地區軍火工業合并后,人力、物力集中,可以擴大軍火工業的生產能力,滿足前方之急需。這不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嗎?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李強。李強拍手贊成。他說:“老總,你想得好啊,給河西發個電報,聽聽彭老總的意見。”
賀龍點點頭,馬上給西北局書記習仲勛發了個電報,提議將河西軍火工業的人員、設備全部遷往河東,集中兩區力量發展軍火工業,支援前線。習仲勛把這件事告訴了彭德懷。彭總覺得賀龍的想法很有戰略眼光,便讓習仲勛以他倆的名義發電表示贊同,并請賀龍負責籌劃一切。于是,賀龍在晉綏軍區組建了一個工業部,具體負責兩區軍火工業的合并和發展生產。晉綏區的軍火工業由此得到了很大發展,到1948年已有十一所工廠,一所工業學校,七千五百名職工,生產了大量的炮彈、子彈、手榴彈和炸藥,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西北解放戰爭。
辦完這件事,賀龍就病倒了。他患了膽囊炎,住進了晉綏軍區碧村醫院,由一個蘇聯醫生負責治療。
住進醫院沒有幾天,中共中央發來電報,讓他速去陜北參加一個重要會議。蘇聯醫生不同意他去,對他說;“賀司令員,你的膽囊炎還沒有好,現在,血壓又比較高。你要去陜北,一定要騎馬,騎馬是很勞累的,對你的病很不利,不好辦啊!是不是請個假?”
賀龍想,西北戰場戰火正酣,這個時候開會,一定有關系到全局的大事要討論。他必須出席,不能請這個假。他決定立即出院。院方無奈,只得讓這位蘇聯醫生跟隨他去陜北。
臨走之前,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把警衛員找來,問道:“我記得還有一斤水果糖吧?”
警衛員點點頭,有些茫然。他不知道這位老總這個時候要水果糖做什么?這一斤水果糖是去年有位同志特地送給賀龍的。水果糖,現在是極為普通的東西,有的孩子恐怕都不愿吃它,要吃洋味的巧克力,可是,在那個年代,在解放區恰是一種來之不易之物,別說一般干部,就連賀龍這樣的大干部,也是很難見到的。送來的這一斤水果糖,他一直舍不得吃,讓警衛員保存了起來。
“老總,水果糖。你要它干什么?”警衛員趕忙拿出糖來,遞到賀龍面前。
賀龍接過那包水果糖,仔細地看了一遍,見到保存完好,滿意地笑了笑說:
“毛主席離開延安,整天和敵人周旋,生活一定很苦。你把這包水果糖帶上,送給主席。”
9月18日,賀龍渡過黃河趕到靖邊縣小河村。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陜北途中,目前正住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子里。
他遠道趕來,毛澤東走出來表示歡迎,同賀龍緊緊握手。
賀龍仔細地端詳毛澤東,看見他略加消瘦,便說:“主席,你比在延安的時候瘦多了呀!”
毛澤東摸摸自己的臉說:“是嗎?我覺得比在延安的時候更結實了。看來,行軍是個好事呢!可以鍛煉身體,F在,不騎馬走他十里、二十里,也不覺得累了。”
這的確是毛澤東的切身體會。撤離延安時,他身體不好。撤離后的最初幾天,騎著馬行軍,才走了一會,就要出一身虛汗,還得停下來休息一會。現在可不一樣了,就是步行十來里路也仍然精神抖擻。
賀龍高興地說:“主席呀,我們就放心了。”
毛澤東踉他談起了這次會議的主題。毛澤東說,蔣介石集中主要兵力在陜北和山東這東西兩翼發動重點進攻之后,中段的兵力就不多了。他們憑借黃河天險進行防御。這種部署,就象個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人民解放軍從中間這個薄弱部位來個攔腰突破,強渡黃河,插到南京、武漢之間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去,那就會象一把鋼刀,插進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劉、鄧集團渡過黃河,已將此序幕揭開。陳賡縱隊原來計劃西渡黃河,去加強陜北的軍事力量,F在有另一種考慮:目前,胡宗南把他在豫西的兵力大都調到了陜北,豫西兵力空虛了,所以,我們不想讓陳賡過黃河,要他直接去豫西。這樣不僅能夠迫使胡宗南從陜北分兵,有利于彭德懷在陜北各個殲滅敵人,而且,對劉、鄧南下有重要的配合作用。毛澤東說,我們已經征求過彭總的意見,這次,陳賡來了,再征求一下他的意見,在會議上議論一下。
毛澤東又說,陜北戰場還得依靠你們晉綏。軍事上也好,財政上也好,特別在糧食上都要依靠你們晉綏,所以,中央有這樣一個考慮:讓你賀老總把這兩個區統一管起來,使陜北戰場有一個統一的后方,也好讓彭老總放手去打胡宗南。毛澤東強調說:“劉小看了后方!打仗,沒有一個好的后方,仗是打不下去的。賀老總,你看怎么樣?有什么意見?”
賀龍說:“我聽從中央的安排,一切服從戰爭的全局利益。”
1947年7月21日,小河會議召開了。來參加會議的有彭德懷、賀龍、陳賡、陸定一、楊尚昆、習仲勛、王震等人。毛澤東跟前的工作人員閻長林敘述當時的情況說:“小河會議是在一個地主的小院子里召開的,院子中間有一棵大槐樹。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時同志都住在這里。賀老總也住在這里。我們警衛人員用樹枝搭了個棚子,放了幾張桌子,一些長凳。賀老總見到這個棚子非常贊賞。他說:‘我們在晉綏,開會都有個房子、會議室,有些人還覺得很艱苦。主席召開會,只能搭個棚子,誰艱苦呀!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宣傳、宣傳。”’
會議開始,毛澤東首先講話。他說:“軍事計劃,原先計劃把邊區和陳反兩部集中起來打,F在決定分開來打。這從戰略上、糧食上看,都是有利的。對蔣介石的斗爭,計劃用五年解決,看過去這一年的成績,是有可能的。”毛澤東又說:“陜甘寧邊區軍事上、財政上都得依靠晉綏,今后,更加如此,因此,決定由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老總統一領導這兩個區的工作。”
周恩來在會上詳細總結了解放軍在戰爭第一年取得的成績,分析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消長趨勢。他說,過去一年里,蔣軍從建制人員和武器上說,損失了約三分之一;從質量說,還不止降低了三分之一。敵人去年7月至1O月,占領解放區一百零四座城市。今年3至6月,敵人的攻勢已成強弩之末、只有山東、陜北兩地了。其他各地,解放軍都轉入了反攻,已奪取城市六十二個。人民解放軍去年停戰時,主力、地方部隊共一百四十多萬,7月份內戰爆發后,又陸續增加,連后方機關已達一百九十萬,已經超過了解放區的負擔能力,所以,今后的發展必須求之于新區。
經過討論,大家都同意陳賡縱隊挺進豫西的決定,認為中共中央決定不等敵人的重點進攻被完全粉碎,不等解放軍在數量上、裝備上超過對方,立刻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從敵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區為主要突擊方向,實行打出去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會議最后一天,毛澤東發出電報,建議劉、鄧“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個月行程,東出大別山”,“陳謝集團至豫西后,受劉鄧指揮作戰”。會議認為,毛澤東關于為陜北戰場建立一個良好的后方的決策甚為重要。會后,中共中央決定:“由賀龍統一領導陜甘寧、晉綏兩地區工作”,“解決統一后方、精簡節約,地方工作三個問題”,“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西北解放戰爭。”
這樣,毛澤東便讓賀龍管起了陜北戰場的后方工作。從這時候起,當那些未來的中國元帥們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瀟灑走一回的時候,賀龍便默默地埋頭在擺弄糧食、彈藥、被服、兵員、鈔票這些東西上,給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當了個“后勤部長”。
讓一個一輩子帶兵打仗,馳騁沙場的老總,在戰火最熾烈的時候,去管后方工作,搞后方建設,許多人覺得不可理解。有各種各樣的猜測。賀龍呢?我們找不到反映他內心世界的材料,無從描述,但是,從后來他在一些重要會議上的講話,和對后方工作的認真籌劃來看,他是接受了毛澤東的這一決定的,而且態度積極。這一點,不管是出于黨性,還是別的什么,都是令人敬佩的。
小河會議結束不久,他在綏德地區中共縣委書記聯席會議上講話說:“兩個邊區1942年就統一過一次。這次是第二次統一,還由我來當牽頭人。兩地區的黨和軍隊早就統一了,就是財政和行政不統一,今后一定要統一。如果不統一,很難支持目前嚴重的戰爭。”這可以說是賀龍對毛澤東決定的最明確的表態。在這次會上,他提出了造成兩邊區統一后方的具體想法,這就是:1.統一兩邊區的生產建設、金融貿易,建立獨立自主的財政經濟體系;2.加強當前工作的組織領導,有計劃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精簡后方機關,把多余人員組織起來生產,為前方服務;3.搞好土地改革,從根本上調動勞動人民生產、支前的積極性?梢赃@樣說,這是他接受毛澤東指示后發表的一次簡短的“施政綱領”。
7月末,賀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把晉綏野戰軍的最后一個野戰縱隊——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調撥給了西北野戰軍,以后,集中全部精力,組織力量支援西北解放戰爭。
賀龍采取的第一個步驟,便是根據陜北戰場支前的需要,在體制上進行改革。首先,把陜甘寧和晉綏兩個區域的財政統一起來。具體辦法是,由他親自兼任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兩個區的銀行、貿易公司進行合并,組成統一的西北農民銀行和西北貿易公司。其次是將聯防軍后勤系統的財務和供給兩部門合并,使軍隊做到財供統一,并在供給制度上突施統籌統支的方針。第三,在陜甘寧各地組織起各級兵站,由地區專員或縣長擔任站長,負責在本區域內籌糧籌款、運輸、供給,使野戰部隊走到哪里,便可在哪里得到供應。這樣一來,整個財政、供給系統便能更加有效地保障戰爭的順利進行。
8月中旬,中共中央為了迷惑胡宗南、掩護西北野戰軍主力在榆林以東的集結,毛澤東讓賀龍、林伯渠率領后方機關大模大樣地移往黃河以東,給胡宗南造成解放軍主力東渡黃河的假象。他剛剛率領后方機關在胡宗南部隊的追擊下,渡河到達山西臨縣沙原村一帶,毛澤東便發來一封急電:“請迅速分赴各縣動員糧食,只要有七千至一萬擔糧食,即可保障作戰計劃之完成。”沒過幾天,8月27日,中央軍委又發來電報:“野戰軍南下,已無糧食攜帶,著從速令綏德、延安兩地區沿途籌糧。”
糧食!糧食!封封電報都是向他要糧食的,真是急如星火?磥,能否保證糧食供應,成了在西北戰場能否取勝的關鍵。
然而,陜甘寧、晉綏缺少的就是糧食。
當時;西北野戰軍共約六萬人,中共中央、陜甘寧邊區機關、學校及游擊隊約二萬人。據計算,這八萬人每月需用糧一萬六干石,這還不包括河東晉綏地區的部隊和地方工作人員所需糧食。但是,這兩個地區處于黃土高原、土地貧瘠,農業生產落后,產量很低。國民黨軍入侵陜北,“胡禍”橫行,破壞極其嚴重,加之年來陜北和山西北部雨水不調,旱災嚴重,糧食的收成僅有豐年的四、五成。賀龍在西北野戰軍前敵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談到這方面情況時,說:“陜甘寧邊區胡宗南部隊到處為禍,大片土地荒蕪,供給異常困難,加上天災,綏德地區就有四十萬人缺糧。河東的災荒也很重,朔縣、神府、平魯基本上沒有收成。嵐縣稍好,也只有二成的收成。”
缺糧嚴重,情況緊急,到哪里去解決陜北戰場急需的糧食呢?
一封封電報,猶如千斤重擔,壓在賀龍心上,都快使他爆炸了。最后,卻逼出兩個字來:“借糧”。
向哪里去借?兄弟解放區!他們有的都比我們富。這年9月,他通過周恩來向晉冀魯豫解放區要了十萬石糧,可是,路途遙遠,哪有力量前去運糧?
林伯渠一籌莫展,怔怔地望著賀龍。
賀龍說:“我把薛蘭斌調來辦這件事。”
薛蘭斌,西北野戰軍后勤部供給部長。賀龍一封電報,薛蘭斌匆忙趕到了臨縣沙原村。賀龍、林伯渠跟他談話,交待任務。
薛蘭斌一聽要他去運糧食,就抓了頭皮,差點兒跳起來。他連忙說:“老總,千里不運糧,百里不運草。∵@么多糧食要運到陜北,又沒有車,路也不好走,要過中條山、呂梁山、汾河。我的媽,困難太大了。”
賀龍敲敲煙斗,不動聲色,等薛蘭斌說完,他開口說:“困難是大的,但任務必須完成,沒什么價錢可講,不然,把你調來干嗎?前方戰士沒糧食吃,餓肚皮,你不知道嗎?”
林伯渠說:“薛蘭斌同志,只要能把這批糧食運過黃河,就是支援了戰爭,支援了陜北沒糧食吃的老百姓。我和老總相信你能完成這一任務。”
薛蘭斌知道,不去是不行了,只得提提要求。他說:“老總,運糧就得有人、有牲口!”
賀龍把手中的煙斗一揮說:“那好辦。我馬上給晉綏軍區發電報,讓他們派人,出牲口。”
賀龍可真有辦法。過了幾天,不知怎么他把延安大學在晉綏的一千多名師生給動員出來了。他對薛蘭斌說:“這一千多人都交給你,當運輸隊的骨干,加上晉綏派給你的人,依靠他們準能完成任務。你還可以到晉南、晉冀魯豫去求援嘛!缺少騾馬,就人人動手背!”
薛蘭斌很快率隊出發了。
賀龍心里很不放心。雖然他向薛蘭斌下達了“必須完成任務”的命令,但是,他很清楚,薛蘭斌面臨的困難有多大。他讓參謀們經常與薛蘭斌保持通訊聯系,使他能及時了解情況。后來,他到晉南去,專程趕到運糧隊去檢查工作。一路上,他看到沿途各地,男女老少齊動員,車運肩扛,運糧大軍絡繹不絕,場面十分感人。各解放區人民和政府的鼎力相助,使賀龍極為感動。見到薛蘭斌和運糧隊的同志,他緊緊地握著他們的手說:“你們辛苦了,你們做了件大好事。我代表西北局謝謝你們!”
賀龍從晉中、晉西南、晉冀魯豫調運了大批糧食。為了運往陜北,在各地人民政府幫助下,他動員和組織了龐大的勞動大軍。1948年3月31日,賀龍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報告說:河東支援前線出動的人力,“任務超過了抗日戰爭的總和。在榆林戰斗中,第一、二、六、九、十分區都動員群眾背糧,僅臨縣三個鄉就動員了六十九萬人次,其中婦女占二萬人次。綏德地區有部分糧食還是從河南運來的。在晉南,也有數萬人運糧。運糧的牛車絡繹不絕。”
多么艱巨的工作!多么罕見的奇跡!這在現代戰爭史上是很少見的,就這一點而言,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賀龍的功績是不可泯滅的。曾任西北野戰軍副參謀長的王政柱,后來在回憶西北解放戰爭時,感慨地說:“西北野戰軍所用的糧食,主要是賀老總組織晉綏解放區的人民群眾,從千里之外運到陜北來的呀!”
陜北這個地方不僅缺糧,也缺錢,缺各種物資,可以說什么都不足。在這種地方打這樣規模的戰爭,真是太不容易了。胡宗南吃虧也吃在這上面了。他的幾十萬大軍,不僅被彭德懷所磨垮、拖垮,也被找不到吃而餓垮。相比之下,解放軍幸運多了。他們不僅有一個能夠決勝千里之外的彭大將軍,還有一個能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賀老總。
1947年冬季即將來臨,西北野戰軍準備南下作戰,把戰爭推向國民黨統治區。他們急需越冬的被服裝具和長途南進的經費。彭德懷急電賀龍,向他伸手。筆者查閱過這個時期西北戰場統帥們的來往函電,見到大量反映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戰軍領導在這方面焦急心情的電報,這些電報大都是打給賀龍的。那么,到哪兒去弄這些東西呢?這可使賀龍煞費腦筋。他在和林伯渠、習仲勛商量時,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做點生意,將陜甘寧特別是晉綏區的土特產運到邊界地區,讓商人們販往國統區去出售,這樣,就可以較快地籌措到所需的錢和物資,可是,戰火連天,千里運輸,哪里去找能完成這樣特殊任務的人呢?大反攻在即,西北戰場人力還感不足呢!
林伯渠說:“賀老總,你這個辦法不錯,可是,讓誰去執行這個任務呀?”
賀龍說:“我想過了,把綏蒙軍區副政委張達志調來,讓他去完成這個任務。”
命令一下,張達志帶了兩個騎兵團從綏遠趕來。
賀龍對他說:“西北野戰軍現在困難得很,衣服穿不上,伙食錢也沒有。冬天快到了,要想一切辦法支援他們。我給你一個很特殊的任務,當運輸隊長,做買賣。你帶兩個騎兵團,一個到關中,一個到晉南。我給你兩部電臺,直接同聯防軍司令部聯系。”
張達志說:“老總,運輸隊還用得著兩部電臺嗎?”
賀龍指著他說:“張達志,你別小看這件事。你帶的人不算太多,可任務卻不輕。你要把土特產賣掉,換成我們需要的各種物資,什么棉花啦,布匹啦,鞋襪啦,還要換成錢、金子、銀元什么的,任務重得很。你必須同我直接保持聯系。我們每天要向你通報敵情,怎么不用兩部電臺?”
張達志不再說什么了。
“明天你派人去領裝備,每匹馬兩個裝貨物的口袋,你也不能例外。”賀龍交待說。
張達志帶著兩個騎兵團要出發了。賀龍跑來親自查看了他們的行裝,臨走時對張達志交待說:“為了行動方便,我任命你為陜甘寧晉綏游擊司令。你每天要同我保持聯系,作詳細報告。換到的東西和錢,在路上碰到西北野戰軍的部隊,他們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只要他們打個收條。你無論如何要保證錢和物資萬無一失。”
張達志帶領兩個騎兵團,活躍了一個冬季,換回了大量金錢和所需物資,一直到1948年z月才結束了賀龍交給他的這一特殊使命。
這種為戰爭籌措物資的辦法,你翻開世界戰爭史,大概是很難找到的?峙乱仓挥匈R龍這樣的人能想得出來。
彭德懷打仗不僅要糧、要錢,更主要的是要人,要有兵源補充。向誰去要?向毛澤東?當然不行,只有找聯防軍司令官賀龍,他總管后方嘛!陜甘寧、晉綏人口稀少,加上戰爭的摧毀,兵員補充困難很大,那么,賀龍有辦法嗎?有,困難再大也難不倒他。
從賀龍給毛澤東寫的報告來看,他的辦法主要有三條:1.在部隊,緊縮機關,充實連隊;2.在老區,盡可能地動員失散兵員歸隊;3.在新區,廣泛動員青年農民參加游擊隊,擴大地方兵團,逐步升為主力。他的辦法很見成效。1947年一年里,在聯防軍區管轄范圍內,就動員了三萬人參加野戰軍,五萬人參加地方兵團。請想一想,能在陜甘寧、晉綏這樣的地方動員出這么多人,其工作之艱辛不言而喻了。在兵員動員、擴大地方兵團基礎上,1948年底,西北野戰軍就擴大到了七個縱隊零Th個旅,到1949年6月,彭德懷指揮下的軍隊已經從小河會議時人員不充實的三個縱隊兩個旅,發展到了按三三制編制的十八個師、六個軍、二個兵團,二十二萬人的大軍了。
無怪乎,1954年,電影《沙家店》劇組的創作人員在聽取彭德懷的意見時,彭德懷特別指出:“光在糧食問題上表現賀龍同志是不夠的。他不顧一切地支援西北戰爭,非常熱情地動員新兵,搞醫院,搞糧食,還親自到部隊中去進行鼓動。你們要加強描寫賀龍同志。”
然而,賀龍在后方為戰爭所作的貢獻,人們是很少言及的,因為,戰爭展示給人們的,是一幕幕勝利的戰場廝殺和導演這些活劇的站在前臺的風云人物,幕后那些辛勤的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常常在刀光劍影中被人們所忽略,此乃常情也。
所以,轟轟烈烈的光明與黑暗的兩種命運的決戰,在賀龍這位元帥的經歷中,似乎留下了一段空白,然而,實際的情況卻向人們展示了另一種輝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7524.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