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晚清歷史揭秘: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中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迷戀上鴉片?難道鴉片真有無窮的法力嗎?為什么一向嗜好鴉片的印度人以及后來迷上鴉片的北美人沒有繼續迷戀這種東西?為什么鴉片惟獨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的災難?此前我們往往把這個問題簡單化和政治化,妨礙了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認識。

  1837年在廣州和澳門出版的一份介紹中國的雜志上,刊載了一位中國藝術家帶有插圖的文章,此文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吸食鴉片的富商之子如何從健康、富足到痛苦、貧窮的過程,畫面依次如下:

  1.一個在家的年輕人,穿著華貴,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背后的大理石桌面上擺放著一座精美的外國鐘。在他的右邊是一個珠寶箱,里面裝滿金銀財寶,他的貼身仆人緊挨侍立其旁,稍遠處,他的另一個傭人買了藥正帶進來。

  2.他斜躺在豪華的沙發里,嘴里叼著煙槍,被妓女圍著,其中兩個妓女年輕貌美。他出手闊綽,一擲千金。

  3.他嗜藥如命,貪得無厭,沉溺于這種生活沒多久,隨即面如菜色,形容枯槁,消瘦無比,兩肩高聳,齜牙咧嘴,面呈死灰,終日昏昏沉沉,完全沒有一點活力。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坐在一個極普通的睡椅上叼著煙槍吸煙,身邊還擺著別的煙具。這時他的老婆們——一個妻和一個妾走了過來,妻子發現珠寶箱已空空如也,站在那兒皺著眉頭,滿是驚訝;小妾則滿臉疑惑地盯著睡椅上堆放的那些吸煙的玩意兒。

  4.他的田產和房屋都化為烏有,睡椅也換成了一些粗糙的板子和破爛的墊子,光著腳,側著臉,頭向前傾著,喘著粗氣。他的妻兒站在面前,衣衫襤褸,忍饑挨餓。一個兒子憤怒地把他所有的煙具砸向地面,不諳世事的小兒子還拍著小手笑著做游戲,而他對這一切無動于衷。

  5.他的煙癮越來越厲害,但他現在的生活已貧困潦倒,極其絕望,如朽木一般,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湊了幾個銅板,急匆匆到一家煙館,買了一點點另一煙民煙槍中的碎煙屑,以減緩他難熬的煙癮。

  6.他的角色固定下來,一個煙鬼。他坐在竹椅上,仍在不斷地吞著藥面,污穢不堪,必須借助茶水才能把藥吞下。他的妻兒坐在邊上,在竹卷筒上把一束束蠶絲拉直,然后繞成球,如此辛辛苦苦掙一點微薄的收入以維持生計,他們艱難度日。

  這是一個典型的鴉片吸食者的肖像。如果再增加一幅畫面,我想應該就是妻離子散,最后這個可惡的煙鬼橫尸街頭,被野狗分而食之。

  提起鴉片,中國人首先聯想起的是近代遭受的恥辱,它往往勾起中國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鴉片是中國近代苦難的根源。這種認識大致沒有錯,但是我們對鴉片的認識如果僅止于此,是遠遠不夠的。

  鴉片是毒品,現在無人不知?墒沁^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而且,鴉片在西方被發現和使用的歷史比中國久遠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證明,歐洲是罌粟的故鄉,最早人工種植的罌粟也出現在歐洲。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歐洲的許多地方就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野生、人工種植的罌粟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不過今人對那時人們種植罌粟的目的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用于鎮痛劑或用來榨油,也可能用于宗教儀式。隨后這種植物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可能發現了罌粟的真正秘密,因為他們把罌粟稱為“使人快樂的植物”。至晚在距今3000年前,關于鴉片的知識已經廣泛傳遍歐洲、中東和北非。比較可靠的最早發現鴉片的記載來自埃及,因為大約在距今3500年前的墓葬里,人們發現了鴉片樣本。埃及城市底比斯(Thebes)以生產鴉片而聞名遐邇,鴉片中的一種重要成分即生物堿中的蒂巴因(Thebaine)也因此城市而得名。在埃及,鴉片被用來消膿腫、止頭痛、治外傷以及使吵鬧的小孩鎮靜。古埃及紙草文書中就有一則這樣的處方:“將罌粟果漿與墻上的蒼蠅糞和在一起,進行過濾。連服四日,效果即現!贝朔ň贡蝗澜绲娜藗儾捎。史料記載,歐洲直到近代仍有母親或保姆給不安靜的嬰兒服用鴉片,英國紡織女工因為白天工作非常辛苦,為了能在晚上得到充分休息,很多母親也這樣做。另外,鴉片還有抑制食欲的功能,窮人家的孩子服食鴉片后可以減少饑餓感,節省食物支出。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說,到三四歲時,許多孩子因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很差,“萎縮得像小老頭兒或者干枯得像一只猴子”。結果可想而知,這些窮孩子長大后大多繼續貧窮,很多成為癮君子。在近代中國,鴉片更有令人不可思議的作用,《廈門志》就記載說,不少富裕人家為了杜絕孩子們跑到外面賭博或惹是生非,不惜以鴉片為誘餌,把孩子圈在家里吸食鴉片。

  直到19世紀初,鴉片仍未被人們視為一種毒品。歐洲許多國家此前出臺了戒酒法令,但并未出現禁鴉片法令,人們仍然持“鴉片無害”的觀念。有學者甚至認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與鴉片有極大的關系,如果沒有鴉片,一些最出色的作品可能就不會誕生。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就是想像的復蘇,是想像的翅膀與敘述的結合,體現為更為自由和主觀的激情、傷感及其他個人情感的表達,而不是一味的描寫,這一切都需要使人暫時從思想上脫離塵俗的羈絆,因此作家需要鴉片的刺激。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作家如歌德、柯爾律治、華茲華斯、司各特、雪萊、拜倫、德·昆西等,他們相關作品的創作可能都多少與鴉片有關,有些作家還患上了鴉片癮。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許多作家在患上鴉片癮之后,才創作出了最著名最好的作品。勇敢的德·昆西在1821年出版了自傳體小說《一個吸鴉片者的自白》,他稱小說中真正的主人公是鴉片而不是他本人。他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寫自己吸食鴉片后的奇妙感受,并寫下了著名的《鴉片頌》:

  哦!公平的強大的鴉片啊!對于窮人和富人你一視同仁,你為那些永遠醫治不好的創傷和“那誘使精神反叛”的苦悶帶來了減輕痛苦的香脂——雄辯的鴉片啊!……你在黑暗的中心,運用頭腦幻想的心像建造了城市和廟宇……其富麗堂皇的程度超過了巴比倫(Babylon)和希卡托比羅斯(Hekatompylos);“從雜亂無章的睡夢中”把那久埋地下的美人和亡故的家庭成員的面孔,在洗凈了“墳墓的不光彩”之后,都召回到光天化日之下。只有你才能把這一切禮物贈給人類,只有你才掌握著天堂的鑰匙。

  鴉片的服用絕不僅僅局限在普通人群之中,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也大量服用鴉片,并得到政府的許可。美國南北戰爭中雙方的軍隊都離不開鴉片,因為在艱苦惡劣的戰爭環境中,服食鴉片可以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流行性痢疾和腹瀉,還可以暫時解脫因思鄉或失去親人而產生的痛苦。在聯邦軍隊中,鴉片是政府定量配給的,并定期發放到戰士手中。在歐洲各國軍隊中,鴉片大概是除酒類以外最受歡迎的東西了。

  在19世紀初以前,世界各地并未把鴉片視為洪水猛獸,鴉片像酒、煙一樣,只是人們的一種嗜好,加之鴉片還有療病的功能,所以大多數人甚至認為鴉片是一種對人有益的東西。即使在科學家和醫生從鴉片中分離出其他更純的物質(實際上是更容易使人上癮的物質)后,人們仍未把鴉片視為毒品。鴉片中的成分非常復雜,已知有二十多種生物堿,占其總重量的25%,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嗎啡(10%)、可待因(0.5%)、蒂巴因(0.2%)、罌粟堿(1%)、諾司咳平(6%)等。海洛因是德國科學家從嗎啡中提取的另一種生物堿,德文Heroisch意為“萬能的或英雄的”,因為臨床實驗證明,其藥效(鎮痛和鎮靜)是嗎啡的5到10倍?梢,鴉片是幾種最主要的毒品的來源,人們將鴉片稱為“毒品之母”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在國際社會正式認識毒品之前,人們曾以毒攻毒,即以嗎啡來治療鴉片癮,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通過注射嗎啡不會使人上癮(多數人認為,鴉片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經過口腔味覺以及胃的消化);海洛因剛上市時,又被作為治療嗎啡癮的特效藥。直到1910年后,醫學界才對海洛因的危險性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醫學上的使用逐漸減少。然而,此時海洛因已經在全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7528.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