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貴族們為什么都不愿意做駙馬?唐朝有個比較獨特的現象,那就是士族貴族們都不愿娶公主為妻。陳世美的案子發生在宋代,他為了想得到駙馬這位置,冒了生命危險,也果真付出生命代價。但這種事情,在唐代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唐朝人對于擔任駙馬這件事情,不但不羨慕,大多數還非常排斥。
《舊唐書》卷一四七《杜佑傳》附《杜?傳》:“(憲宗為長女岐陽公主選駙馬)令宰臣于卿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學后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憲宗選尚公主,士族子弟“皆辭疾不應”;白敏中奏選相門之子鄭顥尚主,結果,“不樂國婚”的鄭顥對白敏中恨之入骨,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士族之家對于尚主事的態度。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宣宗皇帝要宰相在當年的新科進士中,選拔一位當駙馬,于是便有人向宣宗推薦當年新科進士王徽。但是,王徽聽到了這消息后,便趕快跑到宰相劉?面前,哭泣哀求說:“我王徽今年已經年過四十,年老體衰,又體弱多病,實在不適合匹配公主,懇請相爺在皇上面前替我解說,千萬別招我為駙馬!边@件事情跟宋代的陳世美似乎剛好相反,陳世美是拼了命想當駙馬,而唐代的王徽是聽說自己會當上駙馬后,便趕快去向宰相哭泣,祈求宰相幫忙推托,就是不想當駙馬,可見唐代當時的進士大多數是不想當駙馬的,而當時很多公卿大臣都很害怕娶公主,也害怕與皇室結為親家。
不僅新科進士不歡喜娶公主,甚至連隱士也不肯娶公主為妻,《明皇雜錄》卷下的記載:早在唐玄宗時,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許配給方士張果(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張果便跟他兩位朋友王迥質和蕭華說:“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币馑际钦f:娶個公主過門,等于平白生出個官府來管你,這是多可怕的事啊?張果在說這話時,剛好皇帝派的使者也來到,說要將玉真公主許配給張果,張果便大笑不肯接受。方士,其實在唐代時社會地位并不高,但連一個區區方士都不肯娶公主,可見當時人對公主的印象實在不好。
士大夫跟世家大族不愿意娶公主,便造成唐代公主婚姻的困難。于是,公主可以下嫁的對象,便多半是集中在功勛大臣的家族,尤其是那些不是出身于世襲門第或世家大族的功勛大臣們,這些人因為出身沒有世家大族那么名貴,也因為他們的地位,都是來自于朝廷給的官名,所以為了保持自己的高官爵位,功勛大臣們也就不得不接納公主為妻或媳婦。一旦某個這類家族接納了第一位公主以后,這個家族往往就會陸續接納第二個、第三個公主嫁給自己家族的其它成員,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親上加親”之觀念。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有幾個家族跟李唐皇室的婚姻關系是非常密切:
一、楊貴妃家族:楊貴妃本人嫁給唐玄宗,而她堂哥楊?也娶了太華公主;她另一位堂哥楊國忠,也接納萬春公主與延和郡主為自己的兒媳婦;楊貴妃又有一位堂兄弟楊鑒,也娶了承榮郡主。
二、中唐時幫助朝廷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家族亦復如此:郭子儀兒子郭曖娶了齊國昭懿公主(即升平公主);郭曖的女兒也就是郭子儀的孫女又嫁回李唐皇室,即是唐憲宗的正妻郭皇后;郭曖的另兩位兒子郭?與郭?,也分別娶了漢陽公主跟西河公主。
三、武則天皇后家族:武則天是唐高宗的正妻皇后,而武后的侄兒武攸暨也娶了她女兒太平公主;武攸暨的親弟弟武攸止的女兒又嫁回皇室,也就是唐玄宗前半生最心愛的武惠妃;武后的另外三位侄兒武三思、武承嗣、武承業,也分別也納了安樂公主、永泰公主、新都公主為媳婦。
四、此外像盛唐時干預朝政的韋皇后家族:韋皇后是唐中宗的正妻,她妹妹也嫁給皇室的嗣虢王李邕;韋皇后堂兄弟韋濯,也娶了安定公主;韋濯的孫女又嫁回皇室,也就是唐德宗的韋賢妃;韋皇后的堂侄兒韋捷,則娶了成安公主。
這類與李唐皇室數代聯姻的家族的特點之一就是幾乎都不是出身很有社會名望的世襲門第家族,所以要藉官位保持權力來源,就必須不斷與皇室聯姻,來增加家族的政治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8102.html
相關閱讀: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