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夏朝誕生之謎:破解真實的大禹治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夏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本文認為,“鯀堙洪水”與“共工振水”實際上是同一史實在不同文獻中的分化。鯀禹治水神話的歷史背景是處于黃河中游(今山西芮城地區)的鯀部落堵塞了黃河的一條重要支流——共水,引發黃河下游的決口改道,受害最嚴重的祝融部落西攻鯀并流放了他。禹憑借他特殊的身份協調了上下游的關系,使各部落拆除了黃河支流上阻礙洪水排泄的各堤壩。正是在治水的過程中,誕生了第一個能夠控制黃河中下游的國家政權——夏王朝。上古時期中原國家政權與霸主的交替大多與黃河中下游各勢力集團的爭斗有關。

  現在大家幾乎一致認為,流播于全球的洪水神話淵源于真實發生過的水災的記憶,或多或少包含著歷史的事實。也就是說,對于洪水神話,歐赫美爾主義(euhemerosism)應該是部分適用的。鯀禹治水是中國最著名的洪水神話,其所隱含的史實對我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很可能就是由于這場洪水,導致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政權的建立。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探討此一神話的歷史背景,對其中的細節作進一步的考察。

  一

  從文獻上看,最早記載鯀禹治水神話的莫過于《尚書·洪范》:其云:

  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九疇,彝倫攸?。鯀則殛死,禹乃嗣興。

  同是《尚書》,《堯典》是這樣記載此事的: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僉曰:“於!鯀哉!!钡墼唬骸办叮?哉!方命圮族!痹涝唬骸爱愒眨≡嚳赡艘。”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另外《山海經·海內經》對此也有記載,其云: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可以看出,同是《尚書》,對此事的記載已經開始發生分化。根據《洪范》中箕子的話推測,鯀治洪水沒有得到“帝”的批準,而根據《堯典》,鯀治洪水是得到了四岳的推薦,堯帝曾提出異議,最后還是批準了鯀去治水。第一種說法與《山海經》的記載比較接近,顯然是較為原始的說法,第二種說法很明顯已經帶有后世國家制度的痕跡,應該是較為后起的說法。

  自從上個世紀98年長江大洪水以后,我們對洪水的有了較為直觀的了解。98年時“人不給水以出路,水就不給人以生路”,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這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重新來審視一下這則著名的洪水神話,無疑會有全新的理解。

  我對鯀禹治水神話的新解釋基于兩個假設。第一個是歷史學的假設:我想象、理解中的鯀禹時代,黃河流域尚未成為一個統一體,而是由許多部落畫地而居,部落之間的關系最多也是松散的聯盟。這不是什么新觀點,應該屬于常識。第二個是音韻學上的假設,我認為鯀與共工是同名異記,鯀在上古音中屬于見母文部,共屬見母,工屬東部,兩者是非常接近的。急讀則為鯀,緩讀則為共工。兩者的讀音差異主要是由于地域差異引起的。這雖然是一個新觀點,但我自信也并不牽強。因為并不僅僅是由于“鯀”與“共工”在讀音上相近,更是由于他們兩人的事跡驚人的一致,在此,有必要作較為詳細的論證。

  首先,在歷史記載中,共工和鯀犯的是同樣的錯誤,共工也同樣用堙堵洪水的方法使天下受害。 《國語·周語下》記載:“昔共工……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侍旄ジ,庶民弗助,禍亂并興,共工用滅。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九川……合通四!侍旒沃,祚以天下!薄痘茨献印 本經》篇云:“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遍流,四海溟?。民皆上邱陵,赴樹木!毙煨裆f,有關共工氏的傳說幾乎全和水有關,此說極是。即便是最為人熟知的《淮南子·天文篇》中的記載:“昔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闭諛邮菍λ鳀|南的神話性解釋。

  第二,鯀是為祝融所殺的,上引《山海經·海內經》就說:“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倍补ひ苍c祝融發生過戰爭且不勝。 《史記會注考證》引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云:“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碑斎,文獻中記載的更多的是共工與顓頊的爭斗,如《淮南子·天文篇》云:“昔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兵略篇》又云:“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薄妒酚洝ぢ蓵芬嘣疲骸邦呿溣泄补ぶ囈云剿Α!钡@與和祝融戰并不矛盾,因為祝融本是顓頊之后!蹲髠鳌氛压拍暾f:“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薄渡胶=洝ご蠡奈鹘洝氛f:“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鳖呿溨荚诮皴ш!妒酚洝の宓郾炯o》集解引皇甫謐說:“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庇忠痘视[》說:“顓頊冢在東郡濮陽頓丘頓門外廣陽里中”,《山海經·海外北經》郭璞注云:“顓頊號為高陽冢,今在濮陽,故帝丘也!倍H诘暮笠,己姓之昆吾,彭姓之豕韋,都在或曾在濮陽住過。據此,與共工作戰的主力應該是處于濮陽的昆吾與豕韋部落,他們聲稱自己是顓頊之后也沒有錯。

  第三,他們的結局相同。 鯀化為黃熊入于羽淵已是為各種文獻所記載的:《國語·晉語八》:“ 昔者鯀違帝命,殛之于羽山,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薄蹲髠鳌氛压吣暌苍疲骸拔魣蜷牾呌谟鹕,其神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倍补ひ灿腥霚Y之傳說:《淮南子·原道》篇載:“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于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

  第四,兩人都有一個平治九州的兒子。禹是鯀的兒子是大家所熟知的,《國語·魯語》“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边@里的九有、九土都是九州的意思。雖然名字與大禹不一樣,但其事跡是一模一樣的。我們不能想象在同一時代有兩個人都平治了九州。顯然,他倆實際上是一個人。

  綜上所述,共工與鯀的事跡實際上只是同一史實的分化。洪水神話在不同的氏族、部落、地域中傳播,當地民眾對主人公有不同的態度。在“鯀”系統的傳說中,對“鯀”抱有同情態度,將他描述為一個治水不成的英雄,如《離騷》中就有“鯀?直以亡身”這樣的說法;而在共工系統的傳說中,則將它描述為一個引發洪水的禍首。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事實我都同意徐旭生先生的看法。我認為,徐旭生先生對這次洪水的研究只差一步就已經直指歷史的真相了,現在我們就來完成最后一步工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9887.html

相關閱讀: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