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夏朝的了解并不多,然而對于夏朝是否真實存在也表示有懷疑,夏朝也成為了考古界的一大謎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夏朝是否存在?又是因何滅亡的?
夏朝是否存在?
對于中國來說,貿易始終沒有占據經濟活動的主要地位,農民的集市貿易主要是小范圍地交換生活必需品。中國古代社會最主要的財富來源不是貿易,而是土地。
因此,城市在中國古代社會并不十分重要,尤其在早期夏商周時代。這兩種不同的財富來源首先造成對金銀等貴金屬的不同態度。
夏代疆域圖
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玉石的重視程度超過對金銀的重視程度,而玉石并非用來做貿易中介物的。其次,沒有發達的貿易,自然也就缺乏作為貿易中心的城市,自然也就不會在城市中聚集大量的金銀財富。
只有重視交易才會出現大都市
所以,以一個小型城市遺址擁有金銀財寶數量的標準,來判斷中國古代的文明,并不十分適用。即便是殷墟,青銅器等物品的出現,也不是在一個城市里,而是在一個墓葬中。
在中國的考古發現中,有一個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從年代上說,二里頭文化屬于夏朝。與地中海的各種“文明”相比,中國人只將二里頭稱作“文化”.
但是,地中海的每一個“文明”遺址,所能擁有的人口,都只有幾千人的規模,而“二里頭文化”的規模估算可容納十五萬人左右,有的估算更高。
與古希臘的“城邦文明”相比,“二里頭文化”才像一個真正的城市或都城。中國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之所以至今都沒有宣布“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朝的都城,主要原因是受了西方近代考古學的影響--在二里頭沒有發現大量的貴金屬。
對于“二里頭文化”的性質判定,我們應該拋開西方考古學形成于地中?脊诺慕Y論。否則,我們對于中國遠古時期的歷史證據,只能寄希望于秦始皇之類暴君的出現,才有可能出現財富高度的不合理集中,也才有可能被今天的西方考古學理論所接受。
而對于堯舜這樣的“賢君”,對于那些沒有橫征暴斂的古代“圣賢”,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從西方考古理論那里得到金銀財寶上的考古證實。
古希臘城邦文明遺址
但是,事實上,中國人工栽培水稻已經有1萬年的歷史,最早的絲織品也有7000年的歷史,而且,我們還不知道中國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重視金銀等貴金屬,也許夏朝人真的“視金銀為糞土” 呢?
夏朝開國君主禹
總而言之,西方考古學理論的某些論斷,其產生的背景是地中海的城邦貿易經濟,而這種經濟模式在中國古代并不存在,因此,這一論斷也不應該簡單套用于中國古代考古。
換句話說,尋找或確認夏朝的都城,不能完全借助西方的考古學理論。至于“二里頭文化”能否就判定為夏朝的都城,還是讓真正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去下結論吧。
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夏朝(約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的國家。
那么夏朝是如何滅亡的呢?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4代,17王(一說13代、16王,主要是存在太康失政的問題),400多年,后為商朝所滅。
夏朝延續了400多年,到夏桀姒履癸統治時,已是危機四伏。他寵信王后?喜,重用嬖臣,殘殺忠臣關龍逄,并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
夏末代暴君桀
《竹書紀年》記載,夏桀“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通鑒外紀》記載:“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陽,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民眾憤慨地詛咒他:“時日易喪,予偕女皆亡(太陽啊你什么時候要滅亡,我們愿意跟你一起滅亡)”.
二里頭文化遺址
在夏朝逐漸衰落的過程中,在黃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漸強盛起來。商湯繼位后,將部族統治中心遷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南),并積極籌措攻夏立國的計劃。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興兵伐夏,在戰前他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儀式,《尚書·序》記載:湯“與桀戰于鳴條之野,作湯誓”.
誓師后商湯選良車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聯合各方國軍隊,采取戰略大迂回,繞道至夏都以西突襲夏都,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同商湯軍在鳴條展開決戰。決戰中商湯軍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后歸依于屬國三?(今山東省定陶縣東一帶)。
商湯乘勝攻滅了三?,夏桀率少數殘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省偃師市西),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滅亡。
夏朝的存在以及滅亡,是考古學界的一大謎題,不管真相如何,我們仍然需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去下結論的,希望謎團早日被揭開,還原歷史真相。
直至夏的最后一個國王桀,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雖然有智有勇,但很殘暴兇殘,殺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勞民傷財,殘害百姓。東邊的商國便趁機騎兵伐桀,滅掉了夏朝。夏自禹至桀,歷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將近五百多年時間。
孔甲亂政,夏王朝的統治日益衰落。
直至夏的最后一個國王桀,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雖然有智有勇,但很殘暴兇殘,殺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勞民傷財,殘害百姓。東邊的商國便趁機騎兵伐桀,滅掉了夏朝。夏自禹至桀,歷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將近五百多年時間。
夏王不降死后,孔甲繼位,夏朝開始衰落。孔甲加強了對于天神的崇拜,《左傳》上說他“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認為孔甲對天帝恭順,并且得到天帝的賞賜。《史記·夏本紀》謂孔甲,這是可信的說法。春秋時期的人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所謂“亂夏”是指孔甲改變了夏朝的傳統做法。相傳,陶唐氏的后代御龍氏因為馴龍失職,而在孔甲時“懼而遷去”,可見孔甲時期,夏與許多方國部落的關系趨于緊張。然而,當時的夏朝在諸方國部落中尚有一定影響,還沒有達到眾叛親離的地步,所以古本《紀年》說孔甲以后兩傳至后發繼位時,一些東夷部落還“賓于王門,獻其樂舞”,以表示祝賀。
孔甲以后四世即履癸,名桀,又稱夏桀。相傳桀甚勇武,《史記·律書》說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馬”。他的最終失敗跟桀時夏與諸方國部落的關系惡化很有關系!秶Z·晉語》說夏桀伐喜姓之國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才得免。古本《紀年》說桀伐岷山氏,岷山氏送名琬和琰的美女二人給桀,為桀所嬖愛,桀遂“棄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據《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夏桀曾經“為仍之會,有緡叛之”。有緡氏是帝舜后裔,為姚姓之國,因不服桀,而被夏所滅!秶Z·鄭語》說“已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夷、豢龍,則夏滅之矣”。桀還將商族首領湯囚禁于夏臺,后雖釋之,但與商族關系已經完全破裂?傊某┠,許多方國部落叛離桀而歸服商湯。夏桀失去了諸方國部落的支持,這是夏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桀的對內政策也是很錯誤的!渡袝·湯誓》載商湯語指責夏桀:“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是日曷喪?予及汝皆亡!”西周初年的周公曾經指責夏桀用人失當,“桀德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認為夏桀的行為不遵循以往任用官員的準則,所以其暴虐行為使夏滅絕無后。據《尚書·多方》篇記載,周公還指出,夏桀貪圖安逸,不顧民瘼,“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開于民之麗,乃大降罰”,夏朝統治者只顧自己享樂,不肯憂慮民眾疾苦,不能放開束縛民眾的羅網,所以才被商滅亡。古本《紀年》說“夏桀作傾宮、瑤臺,殫百姓之財”,其臣關龍逢諫,被夏桀殺掉。夏朝的一些大臣因不滿桀的殘暴統治,而投靠商湯,據《呂氏春秋·先識》篇說連夏朝的太史令終古都叛桀而奔商。夏桀末年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夏朝后期,商族強大起來。大約在前16世紀時,商湯聯合諸侯勢力,先翦滅韋、顧、昆吾等夏的羽翼,然后進軍夏朝腹地。桀倉皇應戰,在有?之墟被打敗后,逃往鳴條,又大敗,遂退于三..。桀在慘敗之后,被放逐!妒酚·律書》正義引《淮南子》說:“湯伐桀,放之歷山,與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南巢之山在今湖北巢縣,桀死于此處應當是夏朝覆滅以后的事情。
4個驚人證據證明夏朝竟有可能是捏造
在上古的時候,首領繼承人的選擇采用舉薦方式,讓賢能之人來接班,史稱“禪讓”,所以有堯舉舜、舜舉禹的故事。但是禹死后,這種令人稱道的“禪讓”卻沒有繼續下去,禹的兒子啟打敗了公推的繼承人,自己做了大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父死子繼的家天下王朝——夏朝,從此這種王朝模式一直統治中國長達四千年之久。
夏朝共傳13代,持續約400年,中間還一度被傳說中的射日英雄后羿奪取了政權。最后一個夏王桀暴虐無道,商族部落首領商湯乘機而入,推翻夏王朝使其滅亡,商王朝誕生。
資料圖:夏朝到底是否存在?
這就是人人皆知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故事?墒牵绻惴_西方研究中國歷史的權威著作《劍橋中國上古史》,卻根本找不到夏朝的章節。這些洋鬼子固執地說,中華文明是從商朝開始的,夏朝很可能并不存在。
史書不可信
夏朝不存在?為什么?難道夏朝的故事不是白字黑字地寫在歷史書上嗎? 那些外國學者說,這個王朝的歷史實在太縹緲、太缺乏證據了。記錄夏朝情形的文字,比夏朝的年代——如果它存在的話——晚了1000多年。
最先提到我國歷史上有一個夏朝存在的,是號稱西周初期的文獻《尚書》,它里面不止一處都提到了歷史上的“有夏”或“夏”。周初著名政治家周公在這部書中說,夏朝本來是順應天命的,統治的年頭也不短,但由于他們的后人表現不好,結果被商朝統治者革了他們的“命”。
不過有人考證,《尚書》中提到夏朝的那幾篇文章其實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偽造的,而當時夏朝已經滅亡將近1000年了。
最系統地記錄夏朝歷史的是要數司馬遷的《史記》了,可是也不過記載了大禹治水、少康失國、夏桀亡國等幾個重大事件,然后把夏王的名字一代一代羅列了出來。此時距夏朝滅亡也已經一千四五百年了。
資料圖:夏朝文化
按照歷史研究的一般規則,當時人記當時事,這種第一手資料價值最高。像《尚書》、《史記》這樣晚了上千年的記載,嚴謹的學者對其可信度大都是持保留態度的。
因為在如此久遠的時間里,一段歷史很可能被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即使司馬遷這么杰出的歷史學家也無法保證自己寫下的都是真實的歷史。
證據找不到
要想確定史書的記載是否可信,我們就一定要通過考古發掘,找到與史書記載相互印證的文物證據。過去商朝是否存在也曾經受到質疑?墒呛髞砣藗冊谝笮娌坏业搅松坛耸褂眠^的青銅器,更找到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龜甲獸骨,也就是商王朝的政府檔案,連商王哪一天出門打獵被大雨澆了個透心涼都有記錄。于是誰也不再懷疑商朝的真實性。
如果夏朝也能像商朝一樣找到屬于自己的青銅器和文字就好了。2002年中國保利集團從國外購回來一尊西周中期的青銅器“遂公”(又稱“豳公 ”)。
這可能是目前最早的能跟夏朝扯上關系的文物了。除銹后,這件青銅器上的銘文全部顯露,記載了大禹治水的偉業,但卻只字未提到夏朝,讓考古學家們相當郁悶。
1959年,人們在河南的洛陽平原上找到了一個古代都城遺址。4000年前,這里曾經出現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建筑,宮殿四周有整齊寬闊的大道,周圍生活著兩萬多名居民,其規模足以傲視整個東亞地區。
夏朝遺跡
這個命名為“二里頭”的文明遺址不論時間、地點都與史書上記載的夏王朝一致,考古學家們狂喜,以為夏王朝的遺跡終于面世了。
可惜盡管考古學家們奮力揮鍬,還是沒有找到能夠理直氣壯地判定為夏朝的任何器物,也找不到任何與夏王朝有關的文字。而且這個遺址距離另一個著名的商朝遺址——偃師商城只有6公里,搞不好是個商朝遺址也說不定呢。
商朝人不知道夏朝
我們說,商朝人推翻了夏朝,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對于這件改天換地的大事,商朝人是不是應該在烏龜殼和牛骨頭上大書特書呢?按道理說是的,后來的每一個王朝都要把自己推翻?
那個朝代貶損一番,說人家怎么怎么不好,然后再吹噓一番自己的先王多么多么英明,所以才能改朝換代。因此,我們如果能在商朝人的記載中找到有關夏朝的資料,不是也能證明夏朝存在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商朝人似乎根本不知道夏朝的事情。史書上記載,商湯是滅夏建商的開國之君,然而甲骨文中祭祀他的卜辭有680余條,凈是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卻絲毫不提推翻夏朝這么了不起的豐功偉業。
很多甲骨片上還記載了商朝建立以前商人的先王們,按照史書上的說法,當時他們還只是夏朝的諸侯,可是這些甲骨仍然沒有提到任何有關夏朝的事情。甲骨文雖是卜辭,但涉及面極廣,幾乎包括商王朝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簡直可以稱之為商代的“百科全書”。但遺憾的是,已經出土的十萬片甲骨文,竟然連“夏”這個字都沒出現過。
商朝人不知道夏朝
時間上緊隨所謂“夏王朝”之后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竟然找不出有關這個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記載。這不是很荒謬嗎?
你能想象周王朝、秦王朝、漢王朝等在他們的政府文件和檔案中不記載他們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況嗎?除非商王朝是第一個王朝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前面什么都沒有,一片空白。
周朝人的杰作
如果說,夏朝根本不存在,它的故事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有些學者猜測可能是周朝人杜撰的。
當周人推翻商朝,建立自己的王朝之后,為了證明自己的所作所為合情合理,就編造出一段輝煌的陳年往事。他們說在商朝之前,有一個開創性的王朝——夏朝,自己是夏人的一支,代替被天拋棄的商人,只不過是拿回自己祖先失去的東西而已。
周人還描繪出一個輝煌燦爛的夏朝,彰顯自己的文明昌盛,以便證明他們不是繼承了商人的政治和文明成果。這個謊言編造得非常成功,以至于后來連周人自己都相信了,也讓3000年來的絕大多數華夏子孫深信不疑。
周朝人飾品
當20世紀初,人們開始用現代考古學重新檢驗中國古史的真偽的時候,夏朝的真實性開始動搖了。考古學家咄咄逼人:你說有夏朝,你就必須拿出證據來;這個證據不是你那一大堆古書,而是考古實物。最極端的說法就是:除非你發見了某塊陶片或銅片,那上面寫著“我們是夏人”,否則你就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
夏朝存在嗎?每一個為中華文明而自豪的人都希望說“是的”。如果有一天,夏朝的“身份證”穿越千古,呈現在面前,我們一定會大聲地說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287.html
相關閱讀: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