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前2070-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開國領袖禹,末代君主桀,傳17君,14世。
禹的位置,據說是禪讓來的。這個可以信。原始部落首領的繼承,還是可能具備一些民主制作風的。但也可以不信,動物界做個老大,都得經過窮拚呢。所以不妨有學者認定所謂的禪讓乃是后人的附會,真實的情形卻是“舜逼堯、禹逼舜”云云。還有學者認為,黃帝至堯還是母系社會,黃帝是個女的,而堯乃是母系氏族最后一位女領袖。舜時,社會向父系邁進。舜娶了堯的兩個閨女,以女婿的身份攝政,岳父死后便踢走小舅子丹朱,自己做了革命接班人。孟子猜測說,舜跟小舅子丹珠避讓過,但“諸侯朝覲者不之丹珠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珠而之舜,謳歌者不謳丹珠而謳之舜。”翻譯成普通話,諸侯高干們不朝覲丹珠而朝見舜,上訪的百姓不找丹珠而找舜,媒體記者們不報道丹朱而報道舜。總之,面對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或者三個代表什么的,舜就踐位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舜老年的時候被逼遠走他鄉,史書說他南巡去了。但這樣的南巡很可疑,總之,他兒子商均沒有接任,他自己死于遙遠的蒼梧之野。堯的兩個女兒,也就是舜的兩個老婆娥皇、女英前往哭喪,哭出了湖南的斑竹(也叫湘妃竹),并且投湘水自殺——最高領導及其家屬在歷史之初就造出一系列死亡疑案。
禹即位后,立國號為夏,號稱“天子”,但他表面上行的還是部落首領制,也就是一正一副,跟美國總統似的,正死副繼。比如堯和舜、舜和禹,唯一的區別是,正的沒死,副的就上了。
禹的政績與政風直到如今,還被中國人所稱頌。第一是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二是治水的過程中親執耒鍤,身先民眾,辛苦勞作,指甲磨掉了,身上的汗毛也磨光了。
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掰扯一下。
第一,禹治水的時候親自上陣奮戰在第一線。這個可以信。古代領袖們打仗都要帶頭往前沖呢,何況治個水。
第二,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內心樂意,而是被逼的。《史記·夏本紀》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辞辶耍硎桥伦叩ㄒ灿袑W者認為鯀是母,不是父)那條老路,才不敢回家的。
第三,有些傳說很邪乎,說禹告別的是新婚的妻子,蜜月只度了四天云云。至于三過家門,更是比劇本的分節鏡頭還詳細。第一次過,孩子剛出生,正哇哇哭呢,他都沒有進去看一眼。第二次過,妻兒在門口,兒都會叫爹了,妻要求他回家歇歇腳,他說不了,接過孩子親了親,邁開大步走了。第三次過,孩子十多歲了,跑過來拉爹,說爹地辛苦了,爹地說為人民服務(也沒人解釋為啥孩子事隔十年會認識這個野男人并把他認作爹),然后愛撫地摸摸兒子的頭,走了。這些故事很滑稽,這是人民領袖逗百姓玩兒呢,還是百姓逗自己玩兒呢?
第四,娶老婆、生孩子這些事,絕對不能按現在的家庭及夫妻關系去想像,那就大錯了。按我老師鄭慧生先生的研究(詳見他的《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大禹和涂山氏當時處于對偶婚的第一階段——望門居制(第二階段是居婦家制)。這種婚姻包含的內容是:禹的配偶不只一個,涂山氏只是主妻,禹還有次妻,當然涂山氏也有次夫;禹和涂山氏沒有自己的家,各自在自己的母族居住,雙方只能于每旬的“辛壬癸甲”這四天在涂山族專門的“臺桑”之地里野合(也有人把辛壬癸甲解讀為辛日娶妻,甲日治水走。所以這詞成了成語,意為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一心為公)。一句話,兩個不是固定的兩口子,更沒有自己的小家,什么過家門而不入,人家的家門讓他入嗎?只有歷史發展到對偶婚的第二階段,居婦家制時,男人才可以住到丈母娘家里,跟現在的上門女婿差不多。
第五,不管真假吧,禹的這種精神也是人民領袖候選人或者有想法的人的境界,非人的境界。一般人犯不上跟著學?上,隨著歷史的演繹與統治者的教化,一般人也都學上了這一手。比如爹要死了,當兵的兒子堅決不回家;兒子燒壞了腿,當教師的媽堅決不下講臺。干嘛呢?離了你這個螺絲釘地球就要撞月球了嗎?最近大運會的深圳交警孫震也鬧了這么一出,出生兩個月的孩子不幸夭折,他既不回家也不給領導說,領導得知后勒令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回家,他堅決不干,說不想因沒完成工作再留下一個遺憾。……確實不遺憾,之后被領導賞個“大運安保之星”。中國人怎么就活得越來越不像人了呢?
接著說禹。禹還開了一個不好的頭,那就是革命接班人問題。按傳統規則,皋陶是禹的接班人,但是皋陶沒有等上,死了。然后又立一個益。問題是禹死后,益沒有接著班,讓禹的兒子啟給拱了。有學者說,副首領接班時,一般要給正首領的兒子客氣下,比如舜接班時就給堯的兒子丹朱客氣過(事實上雙方一點不客氣,只不過丹朱拚不過舜罷了)。但是益跟禹的兒子啟客氣,卻弄假成真,啟不客氣,直接上位了。益起而反對,被殺。有部落反對,啟說“惟恭行天之罰”,他接班是老天爺的意思。
也許歷史上根本沒有什么禪讓?杜撰它的人,是哄人玩兒呢?相信它的人,是哄自己玩兒呢?也許這些歷史人物曾經有過那么一些禪讓的意思,但表演的成分居多?也許大家都在搶權,成功者為了標榜自己的合法性,假借禪讓之名,類似于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云云?總之,面對歷史,我們要多個心眼,不能被某些政治傳銷集團忽悠來忽悠去的。而且自從啟之后,歷史舞臺上的戲份越來越多,不是假借天命就是假借民意,其實他們心里賊明白: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所以有學者說,禹晚年純粹是裝著搞禪讓,但他并不給益實權,相反,一味地培養兒子啟的實力。他一死,啟就先把益給消滅了,接著帶軍征討反對他繼位的有扈氏部落,卻被有扈氏打敗。于是,他換了個小樣兒,嚴于律己啦,粗茶淡飯啦,選賢任能啦,愛民親民啦,軍民魚水啦,很快,人民就被他忽悠暈了,認他作了大救星。啟再次出兵,就一舉攻滅了有扈氏。中國就這樣進入了家天下時代。
既然天下是自家的,那么君王就可以隨便了。啟的生活作風也發生大改變,飲酒作樂啦,歌舞游獵啦,奢侈荒淫啦,貪污腐化啦(嚴格說來不叫貪污,都是自家的),一樣都不少。
到了桀,更不像話了。第一,自比太陽:“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是否編過東方紅太陽升的曲子叫百姓唱,不得而知。只知道百姓編了段子:“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第二,估計正是做太陽的緣故,陰陽相克,所以桀的滅亡與女人相關。小女人叫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暷私z綢,小女人喜歡這個,跟直接燒錢差不多。桀很寵愛小女人,當然隨便她裂了。后來周朝的褒姒也愛這口。這些女人不簡單。到了《紅樓夢》里,晴雯只敢喜歡撕扇子,畢竟是丫環,大家二奶與國家二奶,還是有區別的。
滅夏者,乃商。是為中國歷史第一次輪回。它告訴我們,開國領袖都是好的,不貪財不貪色,愛學習愛勞動。可是后面的接班人一窩不如一窩,不滅又待何?可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歷史演繹了兩千年,愣是解決不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516.html
相關閱讀: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