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關于夏朝的文化,雖因文獻不足,還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說:“殷因子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薄墩撜Z》夏朝文化的發展,直接為商、周兩朝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1)二里頭文化
有關夏代社會發展的情況,古代文獻記載既少,又多模糊不清。關于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還在繼續探索中。經過多年的調查和發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發現了一種介于河南龍山文化和鄭州二里崗早商文化之間的文化遺存,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內涵較典型,稱為“二里頭文化”。
這一文化遺存的時間,據測定,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屬于夏代紀年范圍內。目前,雖然還沒有足以確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證據,但所提供的豐富考古資料,有力地推動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
2)干支紀年紀日法
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紀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為名,說明當時用天干作為序數已較普遍。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能依據北斗星旋轉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夏歷就是以斗柄指在正東偏北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歷”的重要文獻。它按夏歷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中的星象、氣象、物象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農業生產發展水平,保存了我國最古的比較珍貴的科學知識。
3)原始文字
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已經出現,并在逐步發展中。在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從殷墟時代上溯到夏初,不過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獻記錄,是無可懷疑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4487.html
相關閱讀: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