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夏朝的地理知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夏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公元前二十一二世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朝建立了,中國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社會。

夏朝的中心地區,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北至今河北。夏朝的地理知識迅速積累,并在城市,治水,農業,青銅器和原始地圖等多方面上得到了體現。

(一)從城市建設看夏朝地理知識

中國古代龍山文化晚期就已經出現了防御設施城堡,如河南登封王城岡及淮陽平糧臺城堡,這就是初期的城市。城市的誕生是奴隸制社會發展的標志。傳說夏朝以前已經開始筑城,如“夏鯀作城”;“鯀作城郭”;“昔者夏鯀作九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鯀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這里講的鯀即崇伯鯀,堯時夏部落酋長,禹的父親。那時候的城市還不可能是后業用磚頭或石頭修筑的城市。以王城岡來說,這是四千多年前修筑的東西駢列的兩個方形小城堡,城墻用夯土筑成。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城遺址。西城西墻長94.8米,南墻長97.6米。從年代上看,與夏代紀年相吻合。在山西夏縣埝掌鄉東下馮村北青龍河兩岸臺地上,曾發現一座小規模的城堡遺址。南城墻長約400米,寬約8米,殘高1.8米,夯土筑成,距今約4000年。從年代上看,也與夏代紀年相吻合,而地址又恰好在所謂“夏墟”的地區內。因此,可以說城市起源于夏代。

城市地址的選擇,反映了那時的地理知識。比如地形上一般來說以平坦,高燥為好,最好靠近河川大海,但又不能過于低洼;交通要方便,生產要發達等等。城市的最大功能是促進物資,信息的交換,所謂“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二)從大禹治水看夏朝地理知識

相傳夏朝建立以前,洪水災害嚴重,“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每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為了治水,堯在聯盟議事會上提出派誰去治水比較合適?大家都說鯀去合適,堯反對。四岳又說,先叫他試試,不行再說吧!堯只好同意,讓鯀治水。

鯀采用以前共工的治水辦法,“壅防百川,墮高堙庳”。用人工把高的地方鏟低,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只堵不疏,結果鯀治水九年毫無成績,失敗了,被砍了頭。以后舜又派禹治水,“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吸取了你父親的教訓,決定把純粹堵水改為疏、堵并用。他首先“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親自勘察高山,大河,把地形,河流的流向,水量調查清楚,樹立標記,指示哪些山要挖掉用來筑堤,哪些河流要疏導。又組織治水班子,發揮集體的智慧,制訂“疏川導滯,鐘水豐物”的治水方案。這樣可以順應水性,疏通河川,開導阻滯,使洪水暢流無阻地由小河歸大河,同時還利用一些湖泊,沼澤及低洼地聚積水,起到分洪儲流,灌溉農田的作用。在治水的同時還在田間開溝洫,“盡力乎溝洫”,更能發揮灌溉效益。13年中,禹治理了“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使黃河中下游地區消除了水害人民安居樂業。禹治水成功,受到人們普遍的贊揚和崇敬。

(三)從農業生產看夏朝地理知識

夏代由于水害得到治理,農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剩余糧食增多,多余的糧食用來釀酒。夏桀時有“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可見酒多到什么程度。這雖然是過分夸大之詞,卻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夏代糧食的豐足。

古代的農業和季節,氣候有密切的關系。夏朝農業的發展,必然積累了許多有關季節,氣候方面的知識。流傳至今的《夏小正》,就含有夏朝的歷法,物候知識。如書中講的歷法是夏朝的十月太陽歷,即1年分10個月,每月36天,全年剩下的5-6天為過年日。因此,它記載的物候,天象與后業的太陽歷有較大的差異。書中記載的物候知識比較豐富,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物候專著。其中正月的物候是柳樹長花序,梅,杏,山桃相繼開花;田鼠出來活動,野雞鳴叫,雌雄交配;魚兒由水底上升到近冰層的地方;農田害蟲螻蛄也叫了。這樣一個月接一個月的記載,形成了全年較完整的物候歷。(四)從青銅器看夏朝地理知識

夏朝,中國已進入青銅器時代。傳說夏以前的黃帝時期,就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的記載。夏禹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又用銅鑄九鼎?脊虐l掘材料證明,早在距今6000多年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發現了一個銅片。1973年在陜西臨潼姜寨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圓形薄銅片一件,經化驗,含鋅25%,屬于原始黃銅材質。距今5000年左右的甘肅銅器件。在山東膠縣三里河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兩件鑄制的黃銅錐,含鋅20.2%~26.4%。甘肅武威,青海貴南等齊家文化遺址中,出土銅器40余件,其中12件分別為紅銅,青銅,鉛青銅材質。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出土的銅器200余件,其中45件分別為紅銅,錫青銅,鉛錫青銅和鉛青銅。上述銅器屬于低級階段的青銅器。屬于夏文化遺址的河南偃師二里頭前期文化層,出土了銅渣和熔爐殘片。古文獻也說:“昔者夏后開使蜚謙折金于山川,陶鑄于昆吾”?脊挪牧虾凸盼墨I說明,夏朝已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由于生產青銅器需要尋找銅礦,因此從這里可以看出,夏朝時期的中國古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找礦知識。古人尋找地下銅礦,一般依靠自然銅和孔雀石的露頭去追蹤尋找,這是最早的原始的找礦方法。由于中國古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采石技術。這一技術發展成為采銅技術,保證了銅礦石的供應。從采礦到成品轉移,使人們在交通運輸方面的知識迅速積累。同時由于,銅礦來源有限,需要跟鄰近部落交換,這樣又促進了各部落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包括地理知識的交流。

(五)傳說中的地圖

相傳夏禹曾用銅鑄九鼎,鼎上鑄有山川,道路,鳥獸,草木圖案,這種圖案就是古代的原始地圖。九鼎傳到商朝末年,周武王滅掉了商,“遷九鼎于雒邑”。到秦代,九鼎被銷毀,鼎上的圖被摹繪下來,叫做“山海圖”,流傳于世。后來有人提出,山海經和山海經圖都源于九鼎,說:“神禹既錫玄圭,以成水功,遂受舜禪,以家天下,于是乎收牧之金以鑄鼎。鼎之象則取遠方之圖,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說其形,著其生,別其性,分其類;其神奇殊匯,駭世驚聽者,或見或聞,或恒有,或時有,或不必有,皆一一書焉,蓋其經而可守者具在禹貢;奇而不法者,則備在九鼎九鼎之圖其傳固出于終古,孔甲之流也;謂之曰山海圖。其文則謂之山海經,至秦而九鼎亡,然圖與經存”,F存山海經附圖,只有神怪人物,無地圖的遺跡。因此,關于九鼎上鑄有原始地圖的說法,至今仍是傳說,沒有證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7920.html

相關閱讀: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