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帝王九鼎的下落之謎:大禹鑄造的九鼎哪去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夏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鑄造了象征王權的九鼎。盡管王朝在不斷更迭,九鼎卻始終從一個國王的手上傳到下一個國王的手上。沒有九鼎,就不能算是個真正的國王。然而,到了秦漢之間,九鼎卻不見了蹤影,由此人們懷疑九鼎到底真的存在嗎?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又鑄九鼎。這不僅表明我國青銅鑄造技術是十分高超的,而且還可以看到大禹是違反了部落聯盟的傳統,建立了家天下的國家,因為天子九鼎,九鼎是王權的象征。后人將爭奪政權稱為“問鼎”,建立政權稱為“定鼎”,就是因為三代以來,九鼎一直被視為王權象征的緣故。

  根據《左傳》魯宣公三年記載,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后分別刻于鼎身。九鼎鑄成后,陳列于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往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兇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贊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其實,透過神話因素,就不難看出它的政治價值。夏以九州之銅鑄成九鼎,再以九鼎象征九州,無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實現了天下一統。此后,九鼎便成了三代傳國之寶。傳說夏亡之后,鼎遷于商,商亡之后,鼎遷于周,表明天命之所歸。

  春秋時期,隨著王室力量的衰落,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覬覦之心,而由楚國首先發難!妒酚洝こ兰摇酚涊d楚莊王八年(前606),楚莊王帶兵攻打陸渾之戎,路經洛邑,特意擺開陣勢,顯示武力。周定王連忙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咄咄逼人,劈頭就問九鼎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冷冷地說:“在德不在鼎!”接著又不緊下慢地回顧了九鼎轉手的歷史,并說如果本質美好光明,鼎雖小而猶重,反之,雖大猶輕。他進而指出:“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背f王碰了一鼻子灰,只好作罷。這也就是成語“問鼎中原”的來歷。

  到了戰國后期,周王室已是奄奄一息。據《戰國策·東周策》所載,周顯王時期,秦國興兵臨周,企圖奪取九鼎。周求救于齊,迫使秦國退兵。但強秦豈肯善罷甘休,后來秦昭王終于滅掉了東周。

  圍繞著九鼎,有兩個問題后人至今難以弄明白,一是大禹是否鑄鼎,第二個問題與第一個問題相連,即九鼎的最后下落。

  上引《左傳》說九鼎鑄于“夏之方有德”之時,而《史記》把鑄鼎的時間略有提前,說成是“虞夏之盛”之時,并明方大禹是收了九牧之金而鑄九鼎的,本意是象征九州!赌印氛f鼎鑄于夏后啟時。上述說法大體相近,得到了后代許多人的贊同,基本上認為鼎是大禹所鑄,時間在夏朝建立的時候。

  懷疑者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并沒有從周室奪到九鼎,相反關于九鼎失蹤的傳聞倒是有鼻子有眼。漢滅秦,也沒有見到鼎。劉邦登位時,秦王子嬰交出的只有皇帝璽!稇饑摺氛f周得九鼎時,每一只鼎要有九萬人來搬運,九只鼎要有八十一萬人來運輸,這可能嗎?近代古史辨派學者認為《戰國策》多夸大之辭,禹鑄九鼎是不可能的事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7924.html

相關閱讀: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