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陜西省乾縣縣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墓,為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唯一的夫婦兩帝合葬墓,墓前東西立有兩塊高大雄渾的石碑,西面是一座“述圣記碑”,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李顯書寫,主要是歌頌唐高宗的功績。這座碑由七節組成,榫卯扣接,故又稱為“七節碑”。而東面便是武則天為自己立的“無字碑”。碑頭雕有八條互相纏繞的螭首,飾以天云龍紋,碑座則用駿馬飲水、雄獅、云紋等線刻畫而成。
根據乾陵建筑對稱布局的特點,“無字碑”與“述圣記碑”顯然是在高宗去世時由武則天同時主持豎立的,但令人奇怪的是,當初立這塊碑時竟然未刻一字。據清乾隆年間的《雍州金石記》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1938年編纂的《乾縣新志》也說:“向無字。金元后,往來登眺,有題詠詩篇刊其上!
“無字碑”為何無字?千多年來,人們對此有種種說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五種:一說功高德大無須說,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三是功過是非留給后人說,四是繼任者心懷怨憤不愿說,五是刻上的碑文被后人磨去說。
第一種:功高德大無須說
這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武則天從公元655年做皇后開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參與和掌握最高權力達五十年之久。如果從唐高宗死時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擊豪門世族,并通過發展科舉制度,使得大量人才進入政治舞臺,抑制了豪門壟斷;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并整頓均田制,使社會經濟不斷上升,民戶數不斷增長;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勵各級官吏舉薦人才,并虛心納諫,職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強封建國家的邊防,改善與邊境各族的關系?傊,武則天是一個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統治期間作過許多符合民眾利益的事,穩固和發展了“貞觀之治”,把歷史推進一大步,并對后來“開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第二種: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
這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一,武則天以阿諛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從地位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權的皇后,最后竊居皇位。第二,培養黨羽、建立宮廷奸黨集團,并打著李唐“朝庭”的旗號,消滅異己。第三,任用酷吏,實行告密和濫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會經濟發展呈馬鞍形,而武則天當政時處于最低處。第五,在其當政期間,曾失掉了安西四鎮,危害了國家的統一。職是之由,武則天無法為自己立傳,而只能以“無字碑”來為后世定基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8001.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