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軍隊 在軍事上,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年軍閥割據的中國。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時又遠征東西兩突厥,滅高昌、收其地為州縣,滅高句麗和百濟并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與??、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征戰。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國、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結果后來唐朝因安史之亂在軍事上全面收縮,中國的勢力從此退出中亞。接踵而至的藩鎮割據導致華北地區經濟蕭條! √瞥谋姸嘀麑㈩I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將薛仁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儀、李晟及其子李?、高駢等漢族統帥外,異族將領也占據了重要地位:比較重要的有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百濟人黑齒常之、高句麗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人李懷光、突厥突騎施部人哥舒翰、鐵勒部的仆固懷恩、渾?和阿跌光進等。 早期唐朝軍隊沿用“府兵制”。以班田制的農戶為基礎,于天下各道、州、縣要沖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沖府,依編制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折沖都尉(正四品),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伙,設伙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伙,每伙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以營為基本單位。按軍種的功能和配備還可分中壘、屯騎、射生、越騎、步伍、長水等。其部屬官品級依次為:別駕、長史、六曹尉、參軍。主管各地戍軍及軍戶,府依規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輪流執役,約為1000-4000人,最多時全國有六百多府,共計軍卒七十余萬。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于中央設十六衛將軍衙門專事天下軍馬,分別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除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督京師兵馬外其他各衛還兼領關中三百多府府兵。最高上將軍基本不設、以大將軍總領諸衛、十六衛每衛長官為賜號將軍、下設中郎、中郎將、左右郎將、以及錄事參軍、倉曹、兵曹、騎曹、胄曹參軍。每衛維持衛軍25000-40000人,所領為常備軍。衛軍基層營編制略高于府兵,習慣統稱為鷹揚衛,營官上多一級旅帥,長官為鷹揚郎將,品級高于府兵果毅都尉。約常備兵馬二三十萬左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1403.html
相關閱讀: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