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與武則天:唐高宗李治,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機緣巧合承繼大統。作為一位守成之君,客觀地說,稱得上是政績斐然。可他卻有一位古今中外最為著名的父親,還有一位古今中外同樣著名的妻子。在這樣的光輝之間,他自己的位置,難免顯得局促。當皇子的時候,見到比他年長兩歲的宮女武則天,一見傾心,并與其亂而有染。
病榻偷情
李治性格如此,武則天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武則天堅強、獨立、有表現欲。這樣的兩種性格有明顯的互補性。所以李治一看到武則天英姿颯爽的形象,馬上被深深吸引住了。這就是史料中所說的“悅之”,一見鐘情。那么,武則天怎么處理和太子之間的感情呢?必須注意到,太子喜歡武則天的時候,唐太宗已步入晚年了。武則天明白,皇帝行將就木,要為自己的前途打算了。可以肯定,以武則天的性格,她必定會積極促成這段感情進一步向前發展,主動去迎合太子,追求太子,把淺淺的“悅之”變成深深的兩情相許。這樣,武則天在進入感業寺之前已經走過了她和李治感情三部曲的第一步,我們可以稱之為“病榻偷情”。在唐太宗的病榻之前和太子偷情,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啊,武則天做到了。
尼寺傳情
但是,僅僅依靠感情特別是君主的感情是很不牢靠的。李治和武則天在唐太宗的病榻之前雖然就兩情相悅了,但是,李治即位后,并沒有對武則天做什么特殊安排,他還要忙著處理軍國大事呢。因為是青年登位,面對整個大唐帝國,他很緊張,怕自己辦不好,所以他父親是三天一上朝,他是一天一上朝,每天都接見文武大臣,訪察民情,想要當一個好皇帝。可以說,在皇帝的心里頭,江山總比美人更重要一些。所以,他沒有特殊照顧武則天,還是讓她和別的妃嬪一起到感業寺去了。但是,武則天的非凡之處在于,她即使身處逆境,也不放棄希望。而且,她也有足夠的能力讓希望變為現實。在感業寺中,武則天努力維持著不絕如縷的感情,讓它繼續牽動著李治的心。
有什么材料可以證明她在感業寺中還不甘寂寞,繼續讓高宗李治為她魂牽夢繞呢?這可是大內秘事,史料中確實不會留下記載,但是武則天創作的一首情詩,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這首詩名字叫做《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詩的大意是說:我心緒紛亂,精神恍惚,把紅的都看成綠的了,要闖紅燈了。為什么我如此憔悴呢?就是因為整天想著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為思念你而默默落淚的話,你就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紅裙吧,那上面可是灑滿了我斑駁的淚跡呢。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據說后來的大詩人李白看到之后,也不由得爽然若失,覺得自己不如武則天。
怎么能夠證明,這首詩就是武則天在感業寺的時候寫給李治的呢?武則天一生分為有限的幾段。太宗才人,高宗皇后,大周皇帝。那么,這詩有沒有可能是武則天當才人的時候寫給唐太宗的呢?不會。為什么呢?作為才人,武則天天天圍繞在太宗身邊,掌管照料他的起居,她沒有理由思念太宗,因為思念的產生需要距離。再說,我們也看不出這對老男少女之間還有這么強烈的愛情。有沒有可能是武則天當皇后時寫的呢?也不會。武則天和唐高宗形影不離,更沒有思念的機會,而武則天在高宗時代私生活很檢點,沒有思念別人的可能。還有沒有可能是在高宗死后,武則天寫給那些面首的呢?也沒有可能。因為無論是薛懷義還是張易之兄弟,武則天都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用不著思念,武則天對他們也不會有這么深的感情。這首詩所體現出的痛苦、恍惚的感情只能存在于武則天當尼姑的時候。盡管前途渺茫,但還存在著一線希望,這希望就是她和李治那段舊情。她把賭注全都押在李治身上,所以相思成疾,以至于看朱成碧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2525.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