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盜掘 皇后慘遭剖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清穆宗同治帝是清朝12位皇帝中最短命的一位,“駕崩”時年僅19歲。對于同治帝之死,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梅毒致死,即所謂的“楊梅上天”,一說是夭于天花,但前一種說法流傳更廣。
  
  咸豐帝熱河駕崩后,由他當時唯一的一個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繼承大位,年號同治,第二年(1862年)為同治元年。
  
  同治即位后,尊封咸豐帝的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貴妃葉赫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徽號“慈禧”。由于慈安居于東宮,慈禧居西宮,歷史上又將其稱為東、西太后。
  
  早在咸豐駕崩前的彌留之際,就意識到在他死后,這兩個已是皇后和貴妃身份的女人,尤其是葉赫那拉氏,可能會鬧出違背祖制的響聲來。為了遏制這兩個女人干預朝政,咸豐特別在遺詔中宣布,由肅順等八大臣顧命,以輔佐年幼的皇帝。但令這位先皇出乎意料的是,看上去頗有些自命不凡的肅順等八大臣,在權力的爭奪中,竟一夜間被兩個女人擊垮,朝中的大權最終還是落在了東、西二宮之手。自此,大清的朝堂上,兩宮皇太后開始了以皇帝的名義行使太后職權的“垂簾聽政”。同治本人也開始了永無休止的作為傀儡皇帝的政治生涯。
  
  按照清朝祖制,歷代皇帝都是登基后即選陵址、建陵寢,同治登基自然不能例外。但令人費解的怪異事情又出來了,同治當了十幾年的皇帝,兩宮太后卻一直不開口提修建陵寢一事。太后沒有恩準,作為傀儡皇帝的同治自然不敢吭聲。
  
  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因染上梅毒而撒手人寰,年僅19歲。
  
  同治駕崩后,由于無嗣繼位,便由慈禧做主,將慈禧胞妹的兒子、同治的堂弟兼表弟、年僅3歲半的載接入宮中,并很快讓其繼承大位,年號光緒,第二年(1876年)改元光緒。
  
  光緒繼位后,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因慈禧的專橫暴虐而深感自己以后處境危艱,前程渺茫,遂于同治去世之后的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在宮中吞金自殺,卒年22歲;屎笞詺ⅲe朝皆驚,無不為之扼腕痛惜。www.gs5000.cn
  
  帝后先后崩亡,理應盡快歸葬,但由于慈禧的專權,直到此時同治的陵寢尚未建造,帝后的梓宮只好移奉隆福寺暫安。
  
  由于此前的咸豐帝已葬于東陵,按照清廷祖制,作為兒子的同治理應葬于西陵。但這時權柄在握的慈禧卻偏偏不理祖宗那一套規制,反而大行逆道,斷然決定在東陵的雙山峪為同治建陵。
  
  光緒元年八月,同治的惠陵開始在雙山峪動工興建,到光緒四年九月建成,建造工程僅用了三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在整個清東陵的皇帝陵寢中,這座陵寢不僅建造時間最短,就其整體規格和質量而言,也是最為低下和次劣的。清東陵五座皇帝陵寢中的最后一座陵寢,就這樣匆匆收場了。
  
  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后的梓宮在停放了5年之后,被一同葬入東陵界內的惠陵地宮。
  
  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盜掘 皇后慘遭剖腹
  
  六十年后的1945年,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盜掘,皇帝的尸骨被搗毀,而完好如初,身體仍富彈性的皇后阿魯特氏,衣服被剝光,腹部被剖開,腸子流淌了一地。盜墓者如此慘無人道的做法,竟是為了要得到當年皇后吞于腹中并被致于死命的一點點黃金。上帝無眼,蒼天不公,一對生前境遇悲慘的男女,又突遭罹難,實在讓后來者欲恨不能,欲哭無淚,為人世竟有這么多的不幸而悲天長憫!
  
  同治帝載淳,咸豐和慈禧之子,清朝第10代皇帝。6歲登上皇位,18歲開始親政,親政僅一年多,19歲便病死宮中。同治帝英年早逝,關于其病情和死因,歷來說法不一。官書記載同治帝死于天花,民間卻一直流傳著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說法。對于當時的種種傳言,清朝官方一直保持緘默,不予回應。近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沈渭濱從《翁同?日記》找到了更多的證據,證明同治是“走馬牙疳”而死(是一種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對于沈渭濱教授的研究成果,歷史學、檔案學、醫學史的研究者又是怎么看的?
  
  同治帝到底是不是死于梅毒?同治御醫的后人和專家的觀點并不一致。
  
  民間長期以來一直流傳著同治帝死于梅毒的種種故事。著名歷史學家蕭一山在他1923年所著的《清代通史》里,也再三強調了同治帝就是死于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醫李德立的兩位曾孫李鎮和李志綏分別撰文稱,祖上口傳秘聞,同治帝死于梅毒。
  
  據李鎮的解釋,其實李德立一開始就已看出是梅毒之癥,為了慎重起見還約另外一名外科御醫會診,兩人一致肯定是梅毒。但李德立并沒有奏明同治的生母慈禧,因為如實稟報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殺身之禍,而知情不報隱瞞病情,也難免治罪。于是他假裝糊涂,既然宮中都說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來治。對于李鎮的解釋,李德立的另一個曾孫李志綏則是另一種說法,當慈禧聽到李德立的診斷結果后,強迫他宣布是天花,而且要用天花的方法醫治,最終因藥不對癥才導致同治死亡。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郭衛東告訴記者,關于同治帝的死因,至今仍然不能給出定論。因為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而且宮廷里的事情有太多忌諱,所以至今未能揭謎。作為李德立后人,李鎮此說并非全無道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唐益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發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說:“種種流傳同治帝死于淫瘡的說法都是不可信的,是沒有依據的。因為在清朝,皇帝是不可能自由出宮的,同治帝也沒有機會出去逛窯子,這些傳聞都忽略了清朝的祖宗家法、典章制度,所以他沒有染上梅毒的可能,更不可能死于梅毒。”
  
  對此,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沈渭濱有不同看法,他告訴記者,說慈禧一開始就命太醫以天花治療淫瘡,不符合事實。從《翁同?日記》來看,皇帝自發疹到12月28日病危,翁氏從太醫處得到的脈案與處方,確實都是患了天花的用藥。12月16日和17日,翁同?曾被兩次召見,《日記》記載:同治“花極稠密”,“頭面皆灌漿飽滿”,這些都是典型的天花癥狀,而非梅毒。
  
  根據《翁同?日記》,同治帝之死確實是毒熱內陷,導致“走馬牙疳”而死。
  
  對于這起疑案,沈渭濱從《翁同?日記》找到了更多的證據。翁同?是同治帝的老師。自御醫李德立、莊守和確診同治帝得的是天花以來,翁同?忠實地執行著監督御醫的工作,他每天到御醫處打探病情、查看脈案與處方,并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下來。沈渭濱說,根據《翁同?日記》所記,同治帝確實是得了天花,導致毒熱內陷,最終“走馬牙疳”而死。(走馬牙疳,是一種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因發病急驟,故名走馬。)
  
  沈渭濱說,從《翁同?日記》的記載來看,確實有些癥狀與梅毒類似,而且翁同?幾次探聽病情,得到御醫的回復都透露出若干當天脈案中未曾明言的癥狀。這不能不讓人懷疑,脈案似乎有所隱瞞。同時也說明單從藥方是看不出來皇帝有沒有染上梅毒的。翁同?是否礙于君臣名分,也有故意隱晦或者不能明說之苦?
  
  對此,沈渭濱說:“如果說同治死于梅毒,那么除非翁同?事后重新改寫了日記,按天花而不是梅毒逐日造假。但事實上,驗之于《翁同?日記》的原稿影印件,加之翁同?的秉性人品,不存在這種可能性。至今尚未有人指出《翁同?日記》存在造假的記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5465.html

相關閱讀: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