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天問》中說,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與涂山氏相遇于臺桑,旋即分別。懷孕的涂山氏女在傷念中生下啟后就死了。所以,啟生下來就失去了母親,是個苦孩子。禹死后,啟破壞了禪讓制,自行襲位,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有的史學家認為禹是第一個帝王)。他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
“夏啟”身份新說
一、從對“夏啟”評價的分歧說起
夏啟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的建立者,無論是從歷史文獻記載還是從學者研究的角度來看,啟為禹之子似乎已成定論。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歷史評價卻褒貶不一。
《孟子·萬章上》說:“丹朱(堯之子)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歷年多,施澤于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與不肖,皆天地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薄睹献印とf章上》還提到,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薄爸幐枵,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薄秴问洗呵铩は燃浩分幸舱f,夏后啟與有扈氏戰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庇谑翘幉恢叵巢毁E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上述啟賢的說法,經過司馬遷《史記·夏本紀》固定下來,在大多數人看來,啟稟承天命,贊繼大禹之道,順利地實現從禪讓走向世襲,實在是眾望所歸,啟無疑是歷史一個重德修賢的圣明君主。
即使在神話傳述中,啟也是一個神通廣大,能與天帝交通的圣賢之神!渡胶=洝ご蠡奈鹘洝分姓f:“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后開。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薄冻o補注》對此解釋說:“九辨九歌,禹樂也。言禹能平治水土,以有天下。啟能承先志,贊敘其業,育養品族,故九州之物皆可辨數,九故之德皆有次序而可歌也。”
但我們同樣注意到歷史文獻與傳說中對啟的評價卻有截然相反的一面!稇饑摺ぱ嗖咭弧氛f:“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為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薄赌印し菢飞稀氛f:“啟乃淫溢康樂,野于飲食,將將銘,莧磬以力。湛濁于酒,渝食于野,萬舞翼翼,章聞于大,天用弗式!薄痘茨献印R俗篇》中說:“昔有扈氏為義而亡。”高誘注曰:“有扈,夏啟之庶兄也。以堯舜舉賢,禹獨與子,故伐啟,啟亡之。”總之,夏啟似乎又成了一個不足以任天下的德薄之人,他破壞了原有的禪讓制度,將天下變成私有,繼位后又淫逸無度,黨同伐異,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恥之徒。
為什么歷史上的啟為什么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呢?除了古史辨學者顧頡剛先生所指出的先秦諸家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思想而“競奇斗巧”的因素外,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呢?
二、“杜宇、鱉靈”神話的啟示
古代蜀地,同樣流傳著一個“鱉靈”治水的故事。
《太平御覽》卷八八八引漢時揚雄所著《蜀王本紀》說:
蜀王之先名蠶叢,……后有一男子名日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復出。.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鰲靈,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至蜀復生,蜀王以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鰲靈決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帝自以薄德,不如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
關于這則神話,早有學者懷疑它和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等傳說之間的關系。童書業先生認為這段故事顯然就是雜采中原神話編造而成,所謂杜宇就是禹,而鱉靈就是鯀。近來又有學者懷疑鯀、禹、啟就是該神話中的鱉靈,并判定鯀、禹治水和鱉靈治水的神話是同一神話分化的結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4484.html
相關閱讀: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