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孫朱允?繼位。朱元璋逝世時很是安心,因為他認為朱允?一定能夠繼承他的意愿,將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個安心的人走了,卻留下了一個憂慮的人。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從朱允?身上消失了,朱允?終于可以獨自處理政事了,但這個年僅21歲的少年驚奇的發現,他仍然看不到太陽,因為有九個人的身影又籠罩到了他的頭上。
這九個人就是朱元璋的九個兒子,從東北到西北分別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和肅王。
如果說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這九個人就是保衛大地主的地主武裝。
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封了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王,這些特殊的人被稱為藩王,他們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每個王都有三個護衛,但請注意,這三個護衛不是指三個人。
所謂護衛是一個總稱,護衛的人數從三千人到一萬九千人不等,這樣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們的軍事實力。
上面那句話的關鍵所在就是不等,按照這個規定,藩王所能擁有的軍力是九千人到伍萬七千人,而在實踐中,藩王們都傾向于選擇后一個數字,槍桿子里出政權,就算不要政權,多養點打手保鏢看家護院也是好的。
按說這個數字其實也不多,區區五萬多人,自然干不過中央?梢娭煸霸诎才跑婈牻ㄖ茣r是有所考慮的,但事情往往壞就壞在例外這個詞上。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九個人的某幾個。他們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為他們負擔著更為繁重的任務??守護邊界。
他們的防區我們已經介紹過了,這九個武裝地主就如同九大軍區,分別負擔著不同的任務,其中燕王和晉王勢力最大,他們各自帶有十余萬軍隊,可謂兵勢強大,但這二位還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認的打仗第一強人是寧王,此人"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看似兵力沒有燕王和晉王多,但他手下卻有一支當年最為強大的武裝??朵顏三衛。
這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可以說是明軍中的國際縱隊,全部由蒙古人組成,戰斗力極強。可能有人要問,為何這些蒙古人甘心給明朝打工。
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明朝按時發放工資,這些外援們吃飽飯還能去娛樂場所休閑一下,而北元卻是經常打白條,打仗前許愿搶到的戰利品歸個人所有,結果往往搶回來就要先交集體,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這就是明顯的賠本買賣了,拼死搶了點東西回來,還要交公,萬一死掉了估計還沒有人管埋。確實不如給明朝當公務員,按月拿錢還有福利保障,無數的蒙古人就是被這種政策吸引過來的。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誠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6730.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