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為什么說夏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開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夏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它存在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歷十四世、十七王,共約近500年。它統治的中心區域在今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帶,根據流傳下來的上古文獻的記載和近年來考古工作者關于夏文化的發現,我們可以大致窺見這500年內中國社會的概況:

  (一)生產力狀況:夏代有溝洫灌溉系統和造酒業,手工業產品除陶器、玉、貝和銅器外,夏代后期已經生產出青銅,在偃師二里頭已發現夏代冶鑄青銅的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有小型工具:刀、錐、鑿、錛、魚鉤等,武器有戈、戚(合)、簇(矢)等:酒器有?、爵等,其中一件銅爵,含銅92%,?7%,說明確系青銅(銅?合金)。當時能以青銅作矢簇,說明產量相當可觀:“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史記·武帝紀》)說明青銅的冶鑄在全國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按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奴隸占有制社會皆與金屬工具相聯系,可見中國夏代的生產力已經達到了這一水平。

  (二)生產關系與階級構成:遠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父系社會后期,中國社會已產生貧富分化的現象,發展到夏代,階級終于出現了。(1)奴隸。主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間彼此掠奪戰爭中得到的俘虜轉化而來,也有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貧苦社員淪為奴隸的。在夏代奴隸名目繁多,從事農業生產的叫“民”、“黎民”、“眾人”、“眾”,從事畜牧業的叫做“牧豎”或“隸圉”,奴隸主的家內奴則叫“臣”(男性)和“妾”(女性)。他們都擔負著難以想象的沉重勞動,被奴隸主看作是會說話的工具,無姓氏可言。他們的命運是極其悲慘的,(2)奴隸主。大多是父系社會末期的氏族貴族和部落首領轉化而來。他們在交換中奪取了大量的財富,在戰爭中擴大了權力,最終轉變為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完全占有生產者本身的奴隸主階級,成為全社會的統治者,上古文獻中的“百姓”就是指的這一階級,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保持自己由圖騰崇拜而來的姓氏,并對“亡其姓氏”的奴隸們握有生殺予奪之權。(3)平民。這是奴隸與奴隸主兩大對抗階級外的一個中間階級,他們大多是由各級貴族疏遠的宗族成員和原來的氏族公社成員形成的,雖然還保有“自由民”身份,但同樣是各級貴族的屬民,要受后者的剝削和壓迫。在中國古代,這個階級的人數不少,作用顯著,且大多居住在都邑之內,后被稱為“國人”。

歷史

  夏代階級構成的實際,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奴隸占有制社會生產關系的理論,雖然它帶有中國式的某些特點。

  (三)國家機器初具規模,中國最早的國家機器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是由部落聯盟組織脫胎演化而來,它與部落聯盟組織的質的區別在于:

  (1)國家主要是按地域來劃分其國民,而不再象部落聯盟那樣主要是按血緣關系來劃分其居民的,夏朝的建立者禹按照洪水退去后的自然區域,把中國劃為“九州”,即所謂“芒芒禹跡,劃為九州”(《左傳》襄公四年),已經沖破了血緣的舊規!渡袝·禹貢》所列九州的次序是: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實際夏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在今河南、陜西、山西三省境內。

  (2)“國家的本質特點是和人民大眾分離的公共權力”,(恩格斯)主要是常備軍、刑法、監獄和官吏等。禹征三苗時,他的部隊已是“濟濟有眾”(《墨子·兼愛下》引《禹誓》),啟在討伐有扈氏時向他的部隊宣布嚴厲的軍紀(《尚書·甘誓》),后來少康又能以“一族興夏”,證明夏的常備軍是強大的,所以春秋大國爭霸時人們還說:“夫能夏則大”!渡袝·呂刑》講到刑法起源時說;“苗民弗用靈(命),制以刑”,說明禹伐三苗時已有刑法!蹲髠鳌氛压辍罚“夏有亂政,而作禹刑”,“禹刑”應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奴隸制法典。夏代設沒有監獄,叫“夏臺”、“圜土”,夏桀就說過:“吾悔不遂殺湯于夏臺”。隨著階級斗爭的發展和奴役異部落的需要,夏朝已逐漸形成行政管理機構和官僚集團!妒辣尽贩Q:“夏后氏百官”,《禮記·明堂記》記有六卿、牧正、庖正、車正等官職名稱,《尚書·立政編》還將夏代官吏分為三大類:宅事、(中央官、宅牧(地方官)、宅準(祭祀官),而且認為三宅是夏、商、周三代相沿的制度。這個官僚集團的總頭子便是夏王,第一個夏王便是禹,禹本是“禪讓制”產生出來的部落聯盟的首領,那時由于生產部門的分工、交換關系的發展和大量戰俘當作奴隸使用在生產上,以及私有財產和私有觀念的形成,氏族、部落、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都在日益擴大,為了鞏固權力,擴大勢力,禹曾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會稽大會夷夏諸部落首領,“禹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后至,而禹斬之。”(《韓非子·飾邪》,并見《國語·魯語下》)參加會議的要“執玉帛”向禹進貢,遲到的要被殺頭,說明禹此時已由一部落聯盟首領蛻變為事實上的國王,所以一般論者把“涂山之盟”看作是夏王朝建立的標志,禹死,其子啟繼位并用武力剪除了維護“禪讓制”的伯益和有扈氏等舊勢力,在首都陽翟鈞臺(今河南禹縣北門外)舉行了盛大的享宴來招待眾多的氏族部落首領,所以“鈞臺之享”意味著眾多“諸侯”完全屈服于世襲王權的統治,中國歷史上“父傳子、家天下”的局面正式確立。后經“太康失國”、“少康中興”,歷三、四代人,一百多年時間,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才穩定下來。

  (3)“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就是捐稅”(馬克思)夏代的賦稅制度史不絕書!渡袝、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睹献·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貢”,《史記·夏本紀》:“自虞夏時貢賦備矣!”遺憾的是年代久遠,記載簡明,具體的貢賦形式尚不得而知,按孟子的說法大概是以50畝為單位向奴隸征收貢納吧。

  (4)建立城堡以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私有財產也是國家出現的一個標志,禹在確立王權后就在嵩山之陽建立陽城作為國都,其父鯀亦曾作城,后“啟即位于夏邑”,也筑有城,至于后來夏桀“筑傾宮,飾瑤臺”便更為壯觀了。只是經過商湯滅夏“犁庭掃穴”之后,只剩下“夏墟都”的傳聞,夏都究在何處,尚待考古界努力。

  總之,世襲王權與世襲貴族、設防的城堡、常備軍和其他強制性權力機構這些國家的主要特征,夏代都具備了,所以說夏代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歷史

  以上我們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依次闡述了夏代的社會性質,證明它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開始。但這只是依據中學歷史課本的精神,參照學術界比較流行的看法寫成,其實,現在學術界關于夏代是否是奴隸社會的開始的問題尚存歧義,概言之,有下列觀點:①中國奴隸社會應從少昊時代開始;②禹時國家尚未形成,中國的國家正式誕生是從啟開始的;③夏還是父權制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從商湯伐夏或盤庚遷殷開始;④武王伐紂后,中國奴隸社會才正式誕生;⑤中國古代不存在奴隸社會,是從父權家長制直接過渡到封建制的。等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7938.html

相關閱讀: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