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記載的張三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張三豐最后卒于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張三豐,這個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極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塑造過他性格慈祥和藹,武功深不可測的形象,讓人感覺十分可親可敬。更有像《太極張三豐》之類的電影,也是讓我們百看不厭。有個美眉曾對我講,李連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揮灑自如地演示太極拳術的扮相實在是帥呆了。

  不過歷史上的張三豐的身材相貌,和李連杰恐怕不盡相同。歷史上載張三豐:“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賀目,須髯如戟。”身材要比李連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壯,不像李連杰那樣清秀。這一點,《神雕俠侶》上描寫的倒大致不差,上而描寫的少年張君寶(張三豐)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眼大耳”。我們現在傳說張三豐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彌,后來逃出寺來出家修道,但此事歷史資料中似無載,當屬小說家言。

張三豐

  對于張三豐早年的情況,現在比較確鑿的資料非常少。像電視劇《小年張三豐》之類的故事純屬胡編亂造。要說比較嚴謹正規的史料,當然是《明史·張三豐傳》了。但《明史·張三豐傳》中只說他是遼東懿州人,早年時的其他情況一概沒有說,只是說了一下張三豐成名后的行止。傳中說張三豐無論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風擋寒,一個舊蓑衣經霜遮雨。張三豐不大注重儀表,也不很講衛生,經常穿得邋里邋遢。所以人們也常稱他為“張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張三豐飯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話下,但有時候卻也可以好幾天才吃一頓飯,甚至好幾個月不吃飯。他的另一個愛好就是喜歡云游四方,常常是居無定所,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云臥雪;蛱幐F山,或游鬧市,嬉嬉自如,旁若無人。有人相傳他一日能行千里,呂祖有詩曰:“朝游北海暮蒼梧”,張三豐大概也能辦得到吧!兜掳哺尽分性涊d過,張三豐一度在太平山上隱居,但張三豐天性隨和,和當地的父老鄉親們還挺熟絡的。這天張三豐要走了,邀請這些鄉里的老人們吃頓飯做別,但張三豐山上久不生火,連火種也沒有了,張三豐說下山去取,頃刻之間就回來了,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里地呢。同時張三豐還又買來一點豆腐來下菜,當時也不興弄個塑料袋一盛,而是用木板托著拿來的。吃完飯后,張三豐囑咐他們,這是唐邑城西關姓王家的東西,幫我把這豆腐板還了吧。這些老鄉找到這個地方一問,還真是姓王這人的東西,然而唐邑城離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里地哪! 歷史

  另外張三豐武功卓絕也是有記載的,據說他悟成太極拳后,曾“以單拳殺賊百余,遂以絕技名于世”。這是歷代道家高人中唯一顯示過武功的記載。如果屬實,張三豐的武功似乎較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尚有過之,一拳就打死上百個賊人,比之降龍十八掌、大金剛拳什么的絲毫不遜色。

  張三豐修道時也相中了武當山這個地方,原來我們說過,陳摶老祖也曾在武當山修道多年。張三豐游玩了武當山后,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但當時的武當山,上面的觀舍全都毀于兵火,成了一個標準的荒山。張三豐和徒弟們砍去荊棘,清理了瓦礫,搭了幾間草屋住著,雖然沒有辦房產證什么的,卻算是先把武當山這個風水寶地占下了。據說張三豐在武當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時有邱玄靖、孫碧德、楊善澄、古泉、盧秋云等人拜他為師。

  但過了一段時間,張三豐又飄然而去,后來在陜西寶雞的金臺觀逗留了不少時間,據說張三豐(也名三峰)的名號就是見到寶雞山三峰挺秀而來的,金臺觀現存《張三豐遺跡記》一碑,為明朝時陜西參政知事、吏部右待朗張用浣所立,上面說他父親張朝用十三歲那年在觀內讀書,云游至此的張三豐和他父親聊起了家常,張朝用說他父親叫張維,為避戰亂才舉家遷入寶雞。張三豐聽后深有感觸地說,當年云游柘城時就認識你先祖張榮并與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張毅的是你什么人?張朝用說,那正是我爺爺。張三豐說: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磥韽埲S比這個立碑的張大官人的曾祖父高了一輩還多。確實,張三豐的長壽是非常有名的,有史可考的張三豐活動時期,跨度也要有上百年,所以和世上的人論起輩份來,那是誰也比不上他的。

  看來長壽的滋味相當不錯,各位看官,也使勁活上個百八十歲,到時候不但可以穩穩當當地坐在酒席宴中的上座,還可以樂呵呵地講一講某人爺爺小時候尿床時的樣兒,好玩好玩。

  張三豐在寶雞時,據說曾“死”過一回!睹魇贰泛汀段愪洝酚涊d有一天,他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了他后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里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豐又樂呵呵地爬出來了,驚得眾人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目瞪口呆,都以為鬧鬼炸了尸呢。是張三豐和大伙開玩笑,還是張三豐想離開人間,卻又發現那樣不好玩而回心轉意了?有人解釋說是,道家功夫練到極深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就像《八仙過!分需F拐李的故事一樣。

張三豐

  張三豐死后復活,又到四川游玩,其中見了蜀獻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一子名叫朱椿,朱椿對張三豐十分崇敬欽佩,他寫過一首詩名叫《題張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朱椿的詩雖然不是很出色,但對于張三豐的景仰之情還是很真誠的,據說他得到張三豐的指點,對道家的真義有所領悟,后來躲過了政治上的災禍。 歷史

  朱元璋曾對張三豐很感興趣,下詔讓他入朝。但張三豐和陳摶老祖及其全真教的諸位掌教大不一樣,那些人聽得皇帝下詔,馬上就興沖沖地赴詔,比現在的朋友和異性網友見面的勁頭還大。但張三豐卻不然,皇帝再三下詔,他硬是不去,頒詔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兒子湘王朱柏聽說他的名氣,親自到武當山來尋找,但只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沒有張三豐的蹤影。

歷史

  到了燕王朱棣繼位后,他對張三豐更感興趣,再三召來張三豐的弟子,讓他們尋訪張三豐。朱棣還親自寫了封信,上面說:

歷史

  “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豐先生足下:聯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范。嘗遣使致香奉書……聯才質疏庸,然而至誠愿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大家知道朱棣是個兇悍異常的暴君,殺人不眨眼兒,但對于張三豐的這封信中卻非常的客氣,還自稱“才質疏庸”,可以說已經是十分降尊紆貴,給了張三豐空前的禮敬。但是張三豐依然沒有奉詔前來,只是賦詩一首,讓他的弟子孫碧云轉交朱棣。

  四處尋訪不到張三豐的朱棣,帶著無盡的遺憾,下旨讓人先后費時七年,征夫三十余萬,修建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橋梁等龐大的道教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謂金殿,是一個銅鑄的建筑,聳立于天柱峰頂,故稱為金頂。十分地壯觀。至此,張三豐那句武當山日后“必大興”的預言完全實現了。說來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崇道的皇帝不少,但皇帝為一名道士大興土木,建造宮觀,并塑像祀奉,派官員灑掃的事情,卻也不多。張三豐的名氣了,從此聲傳海內,比之正一派的那些大師們,風頭尚有過之。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不但在朱棣的心中,而且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都是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這里就不多說了。張三豐最后卒于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8094.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