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最多,稱帝稱王者達60多人,所以李姓聲威顯赫。但也正因為如此,給老百姓也帶來很多麻煩。根據《酉陽雜俎》記載,由于李姓是國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鯉魚的,抓到鯉魚以后,必須放掉,如果膽敢販賣鯉魚,重打60大板。這個禁忌還算是比較高雅的,還有一件事,可能就不太雅了。
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叫什么?李虎。所以,老虎當然是不許吃的,當然一般也吃不著。這還不算,還不許人說“虎”字,得用別的字代替。哪個字呢?馬。這個“馬”字不是重點,重點是一個過去咱們都常用的物件——馬桶。其實早在漢朝的時候,馬桶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一直以來不叫“馬桶”,叫“虎子”。到了唐朝,由于要避諱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馬子了。再到了后來,這物件又改叫馬桶。你看,李姓的威風,甚至改變了我們的風俗習慣。
李姓的來源相當復雜,其中最浪漫的一種說法是出自皋陶。皋陶是虞舜時的司法官,當時這個職務叫理官,他的后代一直世襲這一職務,便以“理”為姓。商紂王時,皋陶后人理征,因執法如山惹惱了紂王,招來殺身之禍,理征的妻子契和氏便攜幼子理利貞出逃。逃難途中幾乎餓死,到了一棵李子樹下,靠食李子得以存活。后來為了表達對李子樹的感恩之情,就由“理”改成了“李”。
另外一個說法,沒有李子什么事兒。根據《姓氏考略》,周以前沒有李姓。李最早見于史籍姓名的,是老子李耳。李耳或許也是理利貞的后裔,不知道為什么,到他這兒就由“理”改成“李”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7489.html
相關閱讀: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