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學家曝武則天私生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武則天,通稱武?或武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則天本名武照,曾被唐太宗賜名媚娘,稱帝后改名武?,“則天”來自于她晚年上的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其父武士鑊原為大木材商人,因在唐朝開國中立功,官至工部尚書。憑借此出身,武則天14歲被選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盡管地位卑微,但她以出眾的美貌,過人的才氣和運氣,得到了唐太宗及其太子李治的垂青。649年太宗死,武則天被迫削發為尼,到感業寺忍受青燈黃卷的生活。

  但武則天不甘寂寞的性格決定了她必然尋求結束這種生活,而命運的眷愛也給了她東山再起的機遇。李治即位為高宗后不久,便將她召入宮,晉升為昭儀。此后幾年武則天投入到了驚心動魄的爭寵斗爭之中,先聯合王皇后一起斗倒了蕭淑妃,后又以掐死一個女兒的代價來誣陷王皇后,使之被打入冷宮。655年,武則天終于登上了人生第一個高峰——皇后。

  在此過程中,武則天深深感受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守舊派對自己的敵視。當上皇后之后,她罷黜了20多位反對自己的官員,長孫無忌等也被迫自殺,同時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擢用了李義府、許敬宗等親信。

  660年,高宗的“風眩病”發作,頭痛且目不能視,武則天開始名正言順地參決政事。664年,高宗因對武則天不滿,與上官儀謀劃廢后,武則天先發制人,控制了高宗,處死了上官儀,從此真正掌握了大權。

  剩下可能阻擋武則天攀上政壇頂峰的只有她幾個日漸長大的兒子。長子李弘曾立為太子并代父理政,33歲時死去,時人傳說是被武則天毒死。次子李賢繼立,后因對武則天不滿而被廢,第三子李顯繼立。683年高宗死,李顯即位為中宗,但很快因一句戲言被武則天所廢。武則天立第四子李旦為傀儡,自己臨朝稱制,獨攬大權。

  684年,徐敬業等在揚州以匡復李唐為名起兵,很快就被鎮壓下去,同時裴炎等重臣因乘機要挾武則天歸政李旦而被殺。隨后,武則天為清剿朝內外的反對派,大興告密之風,并委任崇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進行刑訊逼供,此后15年間,包括李氏宗室在內的大臣以謀反等罪名被殺的不計其數,官場一時成為恐怖世界。武則天在清除完反對派,做好充分準備之后,于690年正式登上帝位,改唐為周。

  武則天當政時代,影響最大的舉措莫過于對科舉制度的改革和對人才的搜求。在科舉制方面,武則天首創的有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殿試,即由皇帝親自對筆試通過者(稱貢士)進行面試,武則天不但注重才學,而且注重相貌口才。武舉的內容包括騎射、馬槍、舉重等,通過者由兵部錄用,這兩項都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科舉制度。自舉即可以毛遂自薦申請做官,這一項為武則天時代所獨有。制科是皇帝根據臨時需要開設的考試,名目也根據需要而定,如賢良方正科、博學宏詞科等。

  除了科舉制之外,武則天還通過其他各種辦法搜羅人才,多次敦促各級官員舉薦人才,甚至派招撫使到各地巡行以招攬人才。就搜求人才的熱心而言,武則天確實為中國歷史所罕見。這些措施確實也受到效果,狄仁杰、魏元忠、張柬之等均為當時名臣,而姚崇、宋?等則為開元名相,開元盛世的人才基礎,正是武則天時期打下的。

  此外,武則天對盛唐詩賦的繁榮也有貢獻。她本人愛好文學,不但作詩,還創造出一些漢字,如她的名字“?”等。在她的積極倡導下,宴會賦詩、應制賦詩十分盛行,吟詩作對成為獲取功名的一個捷徑。在武則天時代,唐詩開始進入繁榮期,格式、內容等方面也漸趨成熟。

  作為一個曾體驗過民間生活的帝王,武則天也比較重視農田水利的建設。她在位期間,清查非法占田、搜刮隱戶、興修水利,提出“重農桑、薄賦徭”的主張,還主持編撰了一部農書《兆人本業》。在她掌政時期,戶口數由380萬戶增加至615萬戶。

  武則天的晚年生活被認為“荒淫”,因為她親近以張昌宗、張易之為首的一班“面首”,并給以高官厚祿,但她最終決定傳位給親兒子,而不是武氏家族的人,被認為是正確之舉,因為“人心思唐”,當時只有李唐傳人重新登極才能服眾。705年,張柬之等大臣發動政變,殺死張氏兄弟,擁立太子李顯,將病榻上的武則天送進冷宮。同年,82歲的武則天在冷清中離開了人世。

  史學界對武則天的評價差異之大,變化之快為歷代帝王中所罕見。武則天受人指摘主要在于大興告密之風,任命酷吏,殺害無辜,濫封官吏,以及生活淫亂等。實際上武則天既用小人,也用君子,小人幫她奪權,君子幫她治國。她雖然使政治上層一度動蕩,但社會經濟仍保持平穩發展,使她在實現二千年封建史上未有的變局之時,只遇到若干短時的反抗?偟膩碚f,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恰當的。因為她在政治上的成功,在維持唐朝盛世方面的貢獻,以及在科舉制度等方面的影響,她被列入本排行榜中,居第93位。

  歷史點評:在中國歷史上稱帝的人有數百,稱王的則數以千計。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最特殊的莫過于武則天了,她不但是唯一的女性,而且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嘆為觀止,她無論為政還是為人都有著眾多讓后人說不清,道不盡的地方。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歷史學家曝武則天私生活 曾和女兒共用男寵

  武則天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一直是人們十分感興趣的一個歷史人物。日前,一本名為《解讀十大歷史另類面孔:歷史密碼Ⅱ》的書出版后,立即吸引了很多讀者的目光。此書對武則天的私生活做了細致而另類的研究,介紹了武則天與她的幾位花樣男寵間鮮為人知的內幕。書中還提到了武則天與女兒太平公主有一個共同的男寵——薛懷義。那么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是否如此荒淫?歷史學家又是怎么看待她的?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大爆猛料

  揭秘一:

  第一個男寵曾是“花和尚”

  在《解讀十大歷史另類面孔:歷史密碼Ⅱ》中提到,武則天14歲入宮后成為太宗的“武才人”,但其實她是太宗皇帝父子倆共同的情人。太宗皇帝死后,武則天入寺為尼,開始一段悲苦孤寂的尼姑生活。就在武則天遭遇人生最低谷時,住在附近白馬寺的馮小寶出現了。書中記載,武則天與馮小寶在井臺邂逅,馮小寶憐香惜玉,經常幫武則天到井中打水,你來我往,二人就這樣熟悉了。由于兩人都是半路出家,根本抵擋不了世俗的誘惑,馮小寶又偏偏愛吃肉,經常打山雞送給武則天吃,就像現在年輕人談戀愛說的“要俘虜你的心就先俘虜你的胃”。馮小寶三天兩頭弄好吃的東西偷偷送給武則天,武則天也經常借井邊打水之名,與馮小寶幽會。在武則天回宮之后,還經常暗中與馮小寶偷偷摸摸地來往。直到高宗去世后,武則天在后宮廣納男寵,而她那位落難時的知己馮小寶就是她第一個男寵,武則天任命他為侍從,和馮小寶夜夜同枕共眠。

  揭秘二:

  武則天母女共用一個男寵

  馮小寶入宮后,與武則天幽會十分不便,因為他不是士族出身,武則天就想方設法改變馮小寶的身份,賜他姓薛,改名叫薛懷義。不光如此,武則天還讓他與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薛紹聯宗,讓薛紹稱他為叔父,這就大大抬高了薛懷義的地位。但是得寵的薛懷義并不忠心于武則天,根據書中的爆料,薛懷義在外面包養了很多情婦,還生育了十幾個子女,但其中最大的情人不是別人,正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薛懷義成了武則天母女共用的男寵。得到武則天母女的信任后,薛懷義氣焰十分囂張,驕橫傲慢至極,還借機打壓武則天的其他男寵。武則天此時對他已經逐漸厭惡,而太平公主也勸告武則天,說薛懷義只是市井無賴之徒,根本不值得寵幸,否則會被千秋萬代譏笑的。最終薛懷義落得個“亂棍打死”的下場,不僅如此,武則天還命人將薛懷義尸體送到白馬寺,燒成灰燼,和在泥里建造佛塔。

  揭秘三:

  太平公主為她引薦新男寵

  薛懷義死后,武則天身邊的第一男寵正式“下臺”,太平公主見武則天暫時沒有特別寵幸的人,便主動將自己的情夫張昌宗兄弟二人推薦給武則天。書中描寫的二張兄弟可謂絕色美男,“年近弱冠,玉貌雪膚,眉目如畫,身體是通體雪艷,毫無瑕疵,瘦不露骨,豐不垂腴。”武則天見了二張兄弟后,喜形于色,相當滿意,立刻把兄弟二人一起納為男寵。二張兄弟得寵后,還得了官運,先被任為中郎將和少卿,之后還屢屢加官,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分別掌管控鶴監和秘書監。二張兄弟得勢之后權傾朝野,身為武則天“后宮”之人,還插手武則天的政務,就連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爭著為二人執鞭牽馬。仗著武則天的寵信,二張兄弟還在宮中比賽豪奢和殘暴,實在是囂張至極。

  揭秘四:

  新寵竟與上官婉兒偷歡

  雖然二張兄弟深得武則天的寵幸,但是張昌宗和薛懷義一樣,并不忠心于武則天,與武則天的心腹丫頭上官婉兒有了私情。書中記載上官婉兒長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尤其書法秀媚,格仿簪花。”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心腹丫頭,張昌宗侍奉武則天時,她總陪伴左右,此時的上官婉兒正情竇初開,再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上官婉兒根本無法抵擋他的引誘。有一天,上官婉兒與張昌宗私會調情,正好被武則天撞見,武則天怎能忍受自己的男寵與貼身丫頭有染,氣憤至極,拔出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弄傷了上官婉兒的左額,憤怒道:“你居然敢接近我的男寵,罪當處死!”幸虧張昌宗替婉兒求情,才得以赦免。此處也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典故:婉兒因為額頭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來遮掩疤痕,誰知道這額中的紅梅使婉兒越顯嬌媚,宮女們都以此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史學家說法

  論調一:

  男寵其實只是“男朋友”

  那么歷史上的武則天是否有這么多的男寵相伴,是否真的如此荒淫?歷史學家又是如何看待這位女皇帝的呢?昨天記者就此采訪了《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著名唐史專家孟憲實。對于書中所提的武則天的種種淫史,孟憲實笑說:“武則天確實有很多男寵,歷史上也有過相關記載,也有很多歷史學家批判過武則天過度荒淫,但我認為不能這么定論,在我看來武則天不過多了幾個男朋友而已,不足為奇,更不能說她荒淫。”那是不是武則天也學習古代的男子帝王一下也設立三宮六院呢?對此孟憲實表示:“這個完全沒可比性,古代男皇帝的三宮六院的嬪妃都是有名號的,也是皇帝冊封的,武則天的男寵則沒有任何名號,可以說只是私下偷情的關系,并沒有公布于眾,而且這些男寵也沒有任何封號。”對于當時大臣的上書,要求武則天不要過度招納男寵,孟憲實表示:“其實這些大臣,包括狄仁杰上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因為武則天喜愛男寵,而是這些男寵特別是二張兄弟勢力過大,威脅到了大臣的利益。到了武則天晚年時,二張常常假借武則天的名義發布圣旨,惹得大臣十分不滿,最后大臣們聯合起來發動了政變,殺掉了二張。”

  論調二:

  太平公主派男寵當“間諜”

  孟憲實還認為,太平公主之所以要給武則天推薦男寵,一方面是為了討母親歡心,可謂投其所好。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為了在武則天身邊安插自己的“眼線”,這些男寵在一定意義上帶有“間諜”的性質,他們要定期向太平公主匯報武則天身邊最新的情況。

  

  “一代女皇”武則天究竟長什么樣?

  

  武則天出現頻率最高的形象是頭戴鳳冠的畫像,此畫出自明弘治十一年(1498)刻本《歷代古人像贊》,系明人的再創作。

  

  

  郭沫若生前曾對武則天的長相產生過濃厚興趣,認為張萱的《唐后行從圖》中的那個長得豐滿的“唐后”就是武則天。

  

  

  張萱是唐代畫家,與武則天生活在同一時期,現有《搗練圖》、《明皇納涼圖》、《整妝圖》、《衛夫人像》、《虢國夫人游春圖》、《唐后行從圖》等傳世。由于多繪宮中仕女,推測張萱曾任過宮廷畫師,見過武則天,他畫筆下的武則天模樣,雖經美化,但應該還是比較可靠的。

  

  

  武則天還有不少石像留世,目前最古老的一尊在她的出生地四川廣元,據說此像與真實的武則天比較接近。

  

  

  武則天與李治定情在出家做尼姑期間,后來她當了皇帝,大興佛寺,廣鑿佛像。洛陽龍門石窟中有許多佛像,便是武則天時代開鑿的。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露天摩崖大龕奉先寺中,有一尊“盧舍那佛”,被不少學者認為是武則天44歲時的“寫真”。

  揭秘:為何40萬人都挖不動武則天墓?

  

  揭秘:為何40萬人都挖不動武則天墓?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么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么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乾陵鑿山建穴,規模宏大

  

  

  乾陵布局

  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于陜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巖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征。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后,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游九州,回來后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縣,,今乾縣,,的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里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里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于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筑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于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墻各長1450米,東墻長1582米,西墻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筑群多處。至于里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后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里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墻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墒,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并沒有《蘭亭序》,那么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乾陵番酋石像群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樣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歷代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中,他的反動程度僅次于明末的張獻忠。這位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待土匪癮過足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干了,,其實當時的唐朝皇帝正糾集力量準備反擊呢,,。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鏟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后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300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由此可見,沒文化的人千萬不能成暴發戶,因為錢也好,兵也好,在他們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資源,而是勞民傷財、禍害天下的毒藥。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和黃巢一樣,他也興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卷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沖,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還敢再向前,發一聲喊跑了出來。據說,孫將軍的一個團生還者寥寥。當地人流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七個山西兵必死無疑。”就這樣,乾陵終于躲過最后一劫。

  到了建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農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陜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并于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發掘顯示: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至0.6米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圍也沒有找到盜洞和被擾亂的痕跡,從而證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則天是一個善于用時間打敗一切的人。她14歲入宮,先是用18年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時間當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連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還念念不忘中央批準發掘乾陵。可以說武則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6952.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