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黃道婆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黃道婆出生在南宋末松江府一個很窮苦的人家。
  
  當時兵荒馬亂,江南老百姓不僅受到地主的剝削,還時刻遭受蒙古軍隊的威脅,加上連年的天災,從前富庶的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十室九空”的悲慘景象。
  
  黃道婆從小就失去了親人,自己在亂世中找尋生路。
  
  黃道婆出生時,棉花種植技術已經從福建、廣州地區傳到了她的家鄉。到了黃道婆記事時,棉花種植已經在江南地區普及了。黃道婆為了養活自己,也開始學習棉紡織技術。
  
  黃道婆剛開始做得不是很順利,彈棉絮常常彈不好,卷棉條也卷不勻,紡線更是紡得粗細不一。善于動腦筋的她一邊堅持練習,一邊琢磨,這樣她迅速入了門,沒過多久就熟練地掌握了全部操作工序。
  
  雖然黃道婆學得了一門可以活命的手藝,但那時,成年勞動者都不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何況黃道婆這樣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
  
  生活所逼,黃道婆不得不到有田的人家做童養媳。
  
  她當了童養媳后,比以前更加辛苦了。每天天還沒亮就要起床,為全家人準備好一切。白天的時候,她要去放牛放馬,干很多農活;到了晚上,她還得紡紗織布到深夜。
  
  盡管黃道婆勤快并且能吃苦,但她還經常遭受丈夫和公婆的非人虐待。她經常會挨打、挨罵,有時還不能吃飯,不能睡覺。
  
  黃道婆在這種非人的折磨下,萌生了出逃的念頭。
  
  一次,黃道婆操勞了一天,在太陽落山后才回家。因為實在太辛苦了,回到家后,黃道婆躺在床上睡著了。
  
  黃道婆的公婆看見后,不問原因就罵個不停,于是黃道婆掙扎著爬起來,想為自己解釋,可她剛一開口,公婆馬上就沖過來,把她拖下床毒打了一頓。她的丈夫不但沒有阻止,還對她拳腳相向。
  
  打完后,他們把黃道婆鎖進了柴房,不讓她吃飯睡覺。
  
  半夜里,無法再忍受下去的黃道婆在公婆、丈夫都睡著了之后,從房頂上掏了一個洞,逃了出去。
  
  離家后,她無處可去,只好在黃浦江邊徘徊,一條停泊在江邊的海船船主看見黃道婆很可憐,就讓她上了船。當老船主聽黃道婆哭訴了痛苦遭遇后,更加同情她,便讓她隨船南下。于是,黃道婆告別了出生的地方,來到了海南島。
  
  謝過了船家后,黃道婆在海南島安頓了下來。但她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年輕婦女,現在流落異鄉,心里很焦急。
  
  好在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他們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
  
  當時黎族的棉紡織技術比較先進,黎族同胞在勞動中,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黃道婆。黃道婆勤奮虛心,很快就學會了黎族的紡織技術,成了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并且她還融合黎族和漢族紡織技術的長處,織出了在當地大受歡迎的布匹。
  
  黃道婆在黎族地區生活了近三十年,但她始終懷念著自己的故鄉,心中常常涌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思鄉之情。
  
  那時候,南宋王朝已經滅亡,蒙古已建立了元朝。聽說故鄉安定下來,黃道婆決定告別海南島回到故鄉。
  
  那時,長江流域種植棉花的人很多,但棉紡織技術仍然很落后。于是黃道婆一回到家鄉馬上就投身到先進紡織技術推廣中。她不辭辛勞,東奔西走,熱心向鄉親們傳授黎族的紡織技術。
  
  黃道婆不光把自己在海南島學得的技術全部教給了大家,同時還改造了家鄉落后的棉紡織機器。她根據自己幾十年的紡織經驗,把黎族的先進經驗和家鄉的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新式紡車,使紡紗效率一下子可以提高三倍,而且操作更加省力。
  
  雖然黃道婆在回鄉后沒幾年就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勞動不僅推動了當地棉紡織業迅速發展,更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的熱愛和永久紀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2998.html

相關閱讀: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