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鄭和下西洋簡介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鄭和簡介:

  鄭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術家。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云南昆陽(今晉寧昆陽鎮)寶山鄉知代村人。

  鄭和六世先祖賽典赤·贍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為咸陽王;曾祖父伯顏(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書平章,曾祖母馬氏,祖父米的納哈只,祖母溫氏。父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陽候,母溫氏。族人自稱咸陽世家。米里金生馬三寶,襲封滇陽候。馬姓是漢化的阿拉伯語“Mahmud”。

  鄭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云南。馬三保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后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于司禮監。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保太監。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以長兄之長子馬文銘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千戶候,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鄭和后裔至今已傳21代。

  太監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明成祖用武力從他侄兒手里奪得了皇位,有一件事總使他心里不大踏實;蕦m大火撲滅之后,并沒有找到建文帝的尸體。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傳說紛紛,有的說建文帝并沒有自殺,趁宮里起火混亂的時候,帶著幾個侍從太監從地道里逃出城外去了;別的地方傳來的消息更離奇,說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來還做了和尚,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使明成祖不得不懷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沒死,萬一他在別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馬,用朝廷的名義討伐他,豈不可怕。為了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問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又不好公開宣布,就借口說是求神仙。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會不會跑到海外去呢?那時候,我國的航海事業已經開始發展起來。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揚國威,跟外國人做點生意,采購一些珠寶,順便探聽一下建文帝的下落,豈不是一舉兩得。

  這樣,他就決定派一支隊伍,出使國外。讓誰來帶這支隊伍呢?當然非得是自己的心腹不可。他想到跟隨他多年的宦官鄭和,倒是個挺合適的人選。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鄭和為使者,帶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候,人們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歐洲大陸,而是指我國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鄭和帶的船隊,一共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還有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等。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揚帆南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2999.html

相關閱讀: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