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寫錯字
朱祁鎮過世后,繼承帝位的,是他的長子,在景泰時代一度被廢除太子位的明憲宗朱見深。表面看,他的接班似乎“眾望所歸”,其實即使朱祁鎮復辟成功后,他回歸太子位,依然經歷一波三折,他在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被重新立為太子,但冊封詔書上,太子的名字卻變成了“朱見儒”,事后才知道是寫錯了。
而對他本人,父親朱祁鎮一度也不滿意,他在朱祁鈺時代殘酷的爭斗中,落下了口吃的毛病。而且性格懦弱。朱祁鎮過世前,還對他分外不放心,曾經試探著問大學士李賢,太子究竟有沒有能力即位。李賢立刻回答道:如果太子即位,那是社稷的幸運啊。
恰好這事后朱見深前來拜見,李賢連忙快步上前,拉住朱見深,讓他跪倒在朱祁鎮腳下,朱見深也恰到好處的抱住父親的雙腳,當場嚎啕大哭。朱祁鎮也留下了眼淚。這段父子間最后的溫情,也為朱祁鎮確立了抉擇——傳位朱見深。
愛嘆氣的皇帝
明憲宗朱見深自從登基后,給群臣的最大印象,便是愛嘆氣。他天生口吃,少年時代歷經磨難,養成了外圓內倔的性格。遇到疑難的國家大事,必然當著大臣的面嘆氣。
他即位剛一個月,廣西大藤峽就發生叛亂,朱見深看了奏折后,當場嘆息一聲。他即位的第二年,荊襄又發生了流民暴亂,他接著還是嘆氣,甚至有時候朝臣在他面前發生爭論,要他裁決,他一樣只是嘆氣。但在位二十三年里,最能惹他嘆氣的事情,卻只有一件——水旱災害。
《明實錄》里記載,每當朱見深聽說鬧災的消息后,就會嘆息不已。如果有關部門賑災速度遲緩,他就會更加嘆息不止。后人詬病他設置“皇莊”,并在內宮里開設“小金庫”——內帑,而他“內帑”中的存銀,相當多都用來賑濟災民。
他的執政時代,二十三年共減免災區稅糧一千九百多萬石,平均每年近百萬,這還僅僅是“官田”的減免數字,就已是明朝歷代最高。即使是批評他最多的明史典籍《罪惟錄》中,也稱他在位期間,老百姓的生活“幸斯小康”。
朱見深的書法
皇上要打人
朱見深讓大臣們欣慰的一點,就是好脾氣。群臣進諫不管說話多難聽,總能耐心聽。大臣犯了錯,也極少被重罰,更不像前代皇帝那樣動不動就杖責。但凡事也有例外,比如宦官懷恩一次曾勸阻朱見深,請他赦免因抨擊朱見深崇佛而下獄的御史林俊,朱見深當場怒從心頭起,隨手抄起一塊硯臺朝懷恩砸去,若不是懷恩躲的快,肯定砸的滿臉花。
不搭腔也是錯
大多數時候,朱見深都還算好脾氣的。但他好脾氣的方式,有時候卻比壞脾氣更讓大臣們受不了。比如大臣們向他當面提意見的時候,他雖然能控制住脾氣,卻常!胺潜┝Σ缓献鳌,任對方說的如何天花亂墜,自己卻打死不搭腔。
按照俗話說,就是個“悶葫蘆”,搞得大臣們直憋氣。御史陳音看不下去了,為朱見深上“奇文”一篇,文中指責說,皇上你雖然經常聽我們說話,但是卻從不向我們發問,而勤學好問,才是學習的優良傳統。希望皇上您能夠每天抽出時間來,找幾位飽學之士,向他們提問題,這樣咱大明江山就能穩固了。奇文送上去,朱見深依然“悶葫蘆”,看完了后沒回音。
皇上會武術
平和好脾氣的朱見深,卻也有個特殊的愛好:練武。他做太子的時候,就曾學過騎射。做了皇帝后,也喜歡去皇宮西苑,欣賞御林軍的操練。但欣賞的結果,卻是越來越失望,成華九年(1473年)四月十二日,他把京營所有的軍官召集在一起表演騎馬射箭,結果絕大多數人箭箭脫靶,武功水平極其拙劣。
如此低水平表演,好脾氣的朱見深也受不了了,當場大罵說:有你們這群人帶兵,能教育出好兵來嗎?結果有四十六名軍官當場被炒魷魚。半年后朱見深再來考察,依然有九名軍官脫靶。雖然有所進步,但朱見深依然不滿意。此后終其一生,他再懶得看京營操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3019.html
相關閱讀: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