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人向遠洋拓展,都要提到明朝的鄭和,認為他是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相信很多人會懷疑,鄭和之前難道就沒有中國人漂洋過海?
實際上,我們小時候讀的歷史書編出來的時候,已經發現了一塊足以推翻這個說法的石碑。這就是1984年陜西涇陽縣發現的《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碑文記載了楊良瑤一生的功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出使黑衣大食。
話說楊良瑤也是個宦官,看來,古代中國人海上漂流,實在沒有多少人愿意報名參與,其難度不亞于人類飛向火星。楊良瑤因為無牽無掛,加上不近女色,身子骨也硬朗,毅然誓師遠征。當然,就跟今天的援藏援疆一樣,回來加官進爵是少不了的。
家世
神道碑上的記載,自然免不了很多好話,關于家世源流,給楊良瑤立傳的人也不客氣,直接把楊家追溯到了周宣王的兒子尚父。相對可靠的記載,是他的曾祖在唐朝初年當過將軍;爺爺楊懷貞,是許州地方政府的一個中等級別的干部,到他父親的時候,已經成了一個白丁,家道中落,想必生活艱難。
自宮
楊良瑤本人,早年曾娶過老婆,還生了兩個兒子。按理說小日子過得也可以啊,敢生二胎。21歲左右,楊良瑤突然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個決定:揮刀自宮,入宮為宦。是賭博成性,被人追債?還是非法集資放高利貸被人追砍?詳情不得而知,反正楊良瑤這個?絲成功完成逆襲,以身體的一個部件換取了靠近當今皇上的機會。相信就是在今天,如果有這個可能,很多人都愿意這么做的。
楊良瑤
狼山平叛
要說楊良瑤肯定是個狠角兒,沒兩把刷子怎么也搞不定當時社會上那些群體事件。第一件讓他揚名立萬的事來了。765年,今天的山西長治、隰縣一帶發生群體事件,狼山部落的頭頭兒塌實力向中央叫板,具體是因為野蠻拆遷,還是亂占耕地,不太清楚。反正鬧得挺大,楊良瑤的檔案中記載的是“四野猶聳”,大約跟今天群眾圍攻城管的架勢差不多。唐朝政府派了個叫劉崇進的前來鎮壓,但劉崇進太膽小,這給了楊良瑤機會,檔案上說他一個人到狼山這個狼窩,憑三寸不亂之舌讓塌實力投降。這檔案有沒有造假我們不管,反正皇上是看中他了,回來就升官了。
回紇搬救兵
要說楊良瑤干的也是個苦差事,后來廣州哥舒晃鬧事,他被派到現在的越南做聯絡工作,瓦解這起群體事件。老楊真是專治群體事件疑難雜癥的高手啊,可惜生不逢時,要在今天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783年,唐德宗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因為實在亂得不成樣子,從西安躲到現在的陜西乾縣辦公,楊良瑤跟著跑前跑后。784年,各地方政府一把手眼看著唐朝快塌方了,都動了小心思,自己占一個地區開始創業辦公司了。楊良瑤及時跑到回紇請來雇傭兵,這才把造反勢力搞定。不用說,楊良瑤又升官了。
楊良瑤自宮以前,想必是個社會渣滓,如果是個一路考試上來的,肯定搞不定這些爛事。亂世出英雄啊,在唐朝這個股市大震蕩時,楊良瑤氣定神閑地做波段,賺翻了。
出使黑衣大食
楊良瑤政治股市生涯最大的一個牛市來了。
話說當時操縱大唐股市的有兩個莊家:一個是安祿山,把整個股市都搞得快崩盤了。另一個是西藏的吐蕃政權,把唐王朝的西部地盤吃掉不少。唐德宗當時想著引入一些外部的長期戰略投資者,穩定股市。其中一個投資者就是大食。這個光榮任務又落到了楊良瑤身上。這次出征頗有些悲壯,神道碑記載“剪發祭波,指日誓眾”,大家都剃了光頭,把頭發扔到水里,指天發誓。
楊良瑤到的大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貋砗螅瑮盍棘幱稚,這次從股市賺到的是“食邑三百戶”,這三百個散戶就任由楊良瑤宰割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3020.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