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徹底解決邊患收復河南地,派大將蒙恬統兵三十萬北擊匈奴。這三十萬秦軍不僅是防御匈奴騎兵的鋼鐵屏障,同時也可以在咸陽受到威脅時沿直道迅速南下救援。但就是這樣一支秦軍,在蒙恬死后,卻從我們視線當中消失了。那么,秦帝國的三十萬北部邊防軍究竟下落如何呢?
血染巨鹿。秦始皇沙丘病逝后,趙高、李斯偽造了詔書,先后誅殺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同時也對三十萬北部軍的統屬做了安排,即“以兵屬王離”。在蒙恬死后,副將王離成為了秦北部軍的最高統帥。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后,陳勝部將周文所率數十萬大軍僅數月間就攻破函谷關逼近咸陽,在秦中央軍(中尉軍)的阻擊下,周文軍被擋在了臨潼。但中央軍兵力有限,又擔守衛咸陽之責,無法徹底消滅周文大軍。軍情緊迫,征調咸陽近郊縣兵已經來不及,九原郡的三十萬邊軍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少府章邯從驪山刑徒中選出二十萬人,赦免罪過,發放武器,并迅速出關平叛。雖然章邯連戰連捷,先后平定了陳勝、項梁,但彼時六國紛紛復辟,章邯孤軍奮戰顧此失彼。于是在關中局勢穩定后,二世朝廷正式調動北部軍南下。不過,隨王離南下平叛的是二十萬秦軍。也就是說仍有十萬秦軍駐守在北部一線。這主要還是為了防御匈奴騎兵,畢竟秦軍可以由直道北上九原阻擊匈奴,匈奴騎兵同樣也可以趁中原內亂,沿直道南下關中劫掠。
二十萬秦北部軍在王離、涉間、蘇角的統帥下,迅速包圍巨鹿,取代章邯軍成為平叛主力。不過巨鹿城湖澤環繞,地非常勢險要,對于擅長野戰的北部軍來說,攻城困難極大。閃電戰變成了消耗戰。為保證這二十萬北部軍的糧草供應,章邯把守今河南滎陽,從敖倉至巨鹿筑起甬道。章邯認為,只要守住河內郡,依靠敖倉的糧草儲備和北部軍的強大戰力,秦王朝仍有機會扭轉局面?上В谰d長,沿途駐守導致了兵力的分散。這一致命弱點被楚軍發現,在項羽率領下楚軍集中兵力猛攻秦軍一處甬道,致使圍困巨鹿的二十萬北部軍糧草斷絕。經數次大戰,北部軍統帥王離被俘,蘇角被殺,涉間自焚而死。
巨鹿之戰,北部軍究竟損失多少兵力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主帥和幾位主將的結果來看,北部軍顯然是遭遇重創。不過,大量潰敗的北部軍并未四散逃亡,而是重新聚攏在章邯旗下。北部軍戰敗六個月后,章邯向項羽投降。章邯降時,兵力仍有二十萬之眾,這二十萬人已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刑徒軍了,而是經數次大敗和重新集結后,補充了很多的北部軍潰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5176.html
相關閱讀:百里奚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過秦論-賈誼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