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煞有介事地解釋道:“我嬖幸二張,實乃為了修養身體。我過去躬奉先帝,生育過繁,血氣衰耗已竭,因而病魔時相纏繞,雖然經常服食參茸之類的補劑,但效果不大。沈南?告訴我:‘血氣之衰,非藥石所能為力,只有采取元陽,以培根本,才能陰陽合而血氣充足。’我原也以為這話虛妄,試行了一下,不久血氣漸旺,精神漸充,這絕不是騙你的,我有兩個牙齒重新長出來就是證明。”狄仁杰一時無話可說,只得順著臺階就勢而下:“游養圣躬,也宜調節適度,恣情縱欲,適足貽害,希望陛下到此為止,以后不能再加添男侍了!背弥希贾g竟討論起男侍的事情,真是千古少見。不過,武則天晚年因保養得法,年高而不衰,卻也是事實,她還為此專門下詔改元為“長壽”呢。
神龍元年(705),宰相張柬之等五位大臣趁武則天病重,在玄武門發難,迎太子李哲斬關而入,斬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令武則天退位,把皇位傳給李哲,即唐中宗。這年冬天,武則天病死。她以皇后身份預政24年,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7年,稱帝15年,前后共掌政46年。她死后謚號“大圣則天皇后”,以高宗皇后的名義和高宗埋在一起,故后人稱她為武則天。
清朝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意即歷代皇帝都可以嬪妃成群,而武則天身為女皇,寵幸的男侍前后不過數人,即使與歷史上不荒淫的皇帝相比,也是少之又少,沒什么好指責的。應該說,這算是比較公正的評論。武則天具有治國才能,統治了數千萬臣民,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女皇帝,當然便有足夠的理由去追求奢華生活,她要的是和男性皇帝平等的情愛。另一方面,這也和當時的社會風氣開放有很大關系。唐代時理學尚未盛行,封建禮教還沒有完全建立,兩性關系并不像后世那么禁錮與封閉,有些后人認為荒淫無恥的事情,當時人可能并不以為恥。例如,當時像韋后和太平、高陽、襄陽、安樂、郜國、永嘉等公主以及上官婉兒等人,在私生活方面都非常放縱,畜養著一群男寵。因此,我們在談論武則天寵幸男侍時,應該更加客觀地將她放在當時的環境中來評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0471.html
相關閱讀: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