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宦官。山西蔚州(治今河北蔚縣)人。自閹進宮,英宗為太子時,侍于東宮。英宗即位后,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亂軍所殺(見土木之變)。
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他本來是一個失敗的教書先生,卻自閹進宮,得到了明英宗的寵幸,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揭開了太監帝國的序幕。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根本不知作戰為何物的他,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 明朝宦官禍國害民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敗亡。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很善于借鑒前朝失敗教訓的人,他建國以后,鑒于歷朝歷代因宦官而王國滅家的經驗教訓,對宦官限制極嚴,曾立下規章制度,不許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宦官兼任外臣文武銜,不許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級不得超過四品等。還在官門掛一塊高3尺的鐵牌,上面刻有"內臣?即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幾個大字。朱元璋確實對宦官管制很嚴,曾有一位作鑷工的老宦官,服事朱元璋幾十年了,有一次說話時沒有注意,談到了朝廷政務,朱元璋立即把他打發回家了。
建文帝即位后,對宦官的管制更為嚴格,左右內侍常常因小過而被誅殺,這些宦官心里都怨恨不已,紛紛逃到明成祖朱棣的軍中,或者給他暗通消息,明成祖能攻入南京,奪走侄兒的江山,宦官也立了大功。朱棣稱帝后,這些宦官都邀功請賞,朱棣沒辦法,又不愿意他們在朝中干擾國家政務,便讓他們到各地去監軍、或者鎮守,以及征稅、采辦這些事務。至于鄭和下西洋,以及幾個親信宦官出使異國,倒也是這些人確實有這方面的才干。鄭和七下西洋,遠振國威,便是當時明朝的大將也無人能做到。但是明朝宦官得到重用是從明成祖開始卻是無可辯駁的,至于他創辦東廠更為后人所詬病。但總體來說,明成祖對宦官的控制還算不錯。
宦官開始讀書識字是從明成祖的孫子宣宗開始的,宣宗是明初很有作為的皇帝,并不重用宦官,而是重用當時的賢臣"三楊"。但宣宗對宦官的待遇很優厚,他甚至給自己寵愛的幾個太監頒發免死敕書,文辭褒美和開國功臣的鐵券差不多。他還在宮內設立內書堂,讓大學士陳山教宦官讀書;鹿匐m未到達擅權亂政的程度,但條件已經成熟了。于是明王朝第一個專權亂政的宦官王振便脫穎而出了。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略通經書,后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于是他便自閹入宮。
史稱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來的英宗皇帝。當時宮中也有很多宦官,論奸佞、論狡黠他也未必便是超群的,如宣宗寵愛太監金英等人,王振并沒能奪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魚得到水一樣,誰也離不開誰了。王振就是這樣,利用手中權力,一面結黨營私,大力提拔那些溜須拍馬、諂媚逢迎之徒;一面大打出手,殘酷地鎮壓那些反對自己專權和對自己不恭不敬之人。王振則遍受賄賂,又大肆貪污,家中財富越來越多。后來王振敗績,籍沒其家產時,僅金銀就有60余庫,玉盤100多個,珊瑚樹高六七尺者20余株,其它珍玩則不計其數,足見其貪污受賄的程度。
王振控制朝政以后,不僅對內黨同伐異,大耍淫威,對外也投機取巧,破壞邊防,終于招致了瓦刺貴族的進犯。瓦刺是蒙古中的一部。元朝滅亡以后,一部分蒙古族退回蒙古草原和東北等地。后經朱元璋數次打擊,內部發生混亂,逐步分裂為韃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分。在明朝初期,三部分別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朗獻馬朝貢。永樂以后,在蒙古三部之中,瓦刺部日益強大,宣德時,瓦刺逐步控制了韃靼,正統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統一了蒙古三部。瓦刺統一蒙古以后,對明朝不斷騷擾,成為明朝北方的嚴重邊患。
王振擅權,不但不布置加強北方邊防,反而接受瓦刺賄賂,與瓦刺貴族進行走私交易。為了獲利,王振讓他的死黨、鎮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給瓦刺,瓦刺則以良馬還贈王振作為報答。為了討好瓦刺,王振還對其貢使加禮款待,賞賜增厚。瓦刺自從與明朝建立"通貢"關系以來,每年都派出貢使攜帶著良馬等貨物到明朝朝貢,明朝政府則根據其朝貢物品的多少,相應地給予回賜。一般情況下,回賜物品的價值要稍稍超過朝貢物品的價值,同時,也要給對方貢使一定賞賜。因此,瓦刺為了獲取中原財富,非常愿意到明朝 來朝貢。按照原來規定,瓦刺每年到明朝的貢使不得超過50人。后來,瓦刺貪圖明朝回賜的欲望越來越大,貢使人數日益增加。到正統初年,瓦刺貢使的人數經常增加到2000余人。王振對瓦刺增加貢使,絲毫不加以限制按數給予賞賜,至使瓦刺的胃口越來越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4916.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