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代的“名分”難倒明朝嘉靖皇帝 名分為什么重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大家知道,《資治通鑒》的開篇,寫的就是“三家分晉”的事情。何為“三家分晉”呢?就是晉國的高官魏、趙、韓三家,把晉國給瓜分了,分別建立了魏國、趙國和韓國。然后呢,周朝天子不僅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還承認了他們的諸侯地位。

  司馬光為何要把這件事放在《資治通鑒》的開篇呢?按他自己的說法:“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對于天子來說,“名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周天子因為亂了名分,所以才引發了后來的戰國紛爭。

  “名分”到底有多重要呢?發生在明朝嘉靖皇帝身上的事情,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嘉靖皇帝,本來是個工作勤奮的好皇帝,能力也比較出眾。但就因為發生了一件關于“名分”的事情,讓他與大臣們成了仇敵,直接導致了他的消極怠工——整整二十七年不上朝。

  這件事情到底是何事呢?咱們要從嘉靖的即位開始說起。

  話說1521年,明朝的正德皇帝駕崩了。正德皇帝是明朝著名的個性皇帝。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好色,二是尚武。因為好色,專門建立了豹房,收羅了一大堆女人,供他享用;因為尚武,動輒就親自擔任大將軍,御駕親征,而且還能打勝仗。

  但正德皇帝比較短壽,死時只有30歲,而且因為過于淫亂,被掏空了身體,沒有留下子嗣。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既然沒有兒子繼位,那就只能選兄弟了。很遺憾,他也沒有兄弟。

  他之所以沒有兄弟,是因為他的爸爸明孝宗也是一個著名的個性皇帝。明孝宗的個性表現在,他信奉“一夫一妻制”,終生只有一個女人,也就是他的張皇后。張皇后為他生了倆兒子,長子就是后來的正德皇帝,而次子,很小就夭折了。于是,正德皇帝就成了獨苗。

  既然血緣最近的繼承人找不到,那就只好擴大范圍,從正德皇帝的堂兄弟中選擇了。選來選去,最終選中了14歲的朱厚?。也就是后來的嘉靖皇帝。

  嘉靖繼位后,為了處理好名分的問題,大臣們就要求嘉靖先過繼給明孝宗當兒子,然后再繼承皇位。看起來,這樣是順理成章的。

  可是,嘉靖不同意。因為,如果他過繼給了明孝宗當兒子,按照名分,那么他的親爹興獻王就成了他的叔叔,而且還是他的臣子。這讓與父母感情很深的嘉靖難以接受。

  于是,針對這個問題,嘉靖與大臣們之間就開始了長時間的扯皮。

  大臣們的依據是,要想當皇帝,先得當兒子,這是祖宗禮法;嘉靖的依據是,讓自己的父親稱臣,是不孝,這是更大的禮法。

  各有依據,各自堅持,互不相讓,于是嘉靖與大臣們的關系變得極差。當然,后來嘉靖憑借自己的權力和手腕,取得了勝利——他把自己的親爹更名為“興獻帝”,搬到了太廟接受祭祀;把自己的大伯明孝宗則稱為“皇伯考”——也就是說,他繼承了大伯明孝宗的皇位,但沒有過繼給明孝宗當兒子,也就是“繼統不繼嗣”。

  這件事最大的后遺癥,就是讓嘉靖對迂腐的大臣們充滿了鄙視和恨意,從而導致他開始了不合作的態度,堅持二十七年不上朝。

  嘉靖的怠政,直接影響了他的后世子孫們,尤其是他的孫子萬歷皇帝,更是照著葫蘆畫瓢,三十年不上朝。而正是萬歷的怠政,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所以大家都說,“明朝之亡,實亡于萬歷!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么,起了帶頭作用的嘉靖皇帝,是不是對于明朝的滅亡也脫不了干系?而這一切的源頭,竟是因為一個“名分”之爭?梢,古代的“名分”確實很重要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6553.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人的性觀念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