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歷史上曾經消亡過兩次。一次是南宋時長達60年抗擊蒙古的戰爭,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張獻忠屠川。
中外歷史學家幾乎一致認為:宋代是中國文明的第二次浪潮。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倍鞣脚c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代的,也大有人在。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以文治國的時代。它能夠同時抵御遼、西夏、金的輪番進攻,內部相對穩定,科學技術成就達到世界巔峰,同時,蒙古在滅亡它之后又全盤接受了漢文化。歸根到底,這是文化的力量,應當引起后來者深思。
當蘇東坡以一種復雜的心情在赤壁懷古,高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時候,四川文化與經濟的沉沒以一種異常殘忍的方式漸行漸近,空氣里飄著血腥的味道。
一次是南宋時長達60年抗擊蒙古的戰爭
公元1123年,蒙古發起了消滅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南宋滅亡的57年間,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這個以屠城聞名,令歐洲聞風喪膽的強大帝國曾經三次攻下成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噍類,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最近有學者從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數字統計,四川被蒙古人屠殺后,人口由1300萬減少到60萬。
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開始由西部向東南轉移,而四川,經此一擊,千年的繁華與古老的文明形態幾乎蕩然無存。一個農耕與商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剎那間回到半游牧狀態。
蒙古帝國征服世界的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災難,它的破壞程度一直延續到今天。
據美國歷史學家Paul?B?Kern引用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到現在,中東地區耕地面積尚未恢復到蒙古入侵前的60%。
有西方學者這樣認為:
蒙古的屠殺和掠奪,使得絲綢之路上這一繁華地區到今天還沒有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他們摧毀了五千年來陸續修筑的水利系統,使得大量的綠洲變成沙漠,使其經濟下降到公元前1500年的水平。宋朝時期的商業曾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那里不但聚集了全世界最大的財富和資本,而且聚集了最多的商人和學者;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使得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被消滅殆盡,使得最有可能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國從此衰落;而西方遭到蒙古人的打擊似乎是恰到好處,既沒有傷及筋骨,又被一巴掌打醒了。在蒙古大軍停止入侵西歐不久后,西歐正式啟動了文藝復興,開始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強國之路!
盡管古蜀文明有著極強的再生復原能力,但在整個明朝近300年的歷史上,四川仿佛冬眠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國版圖的角落舔舐自己的傷口。四川人的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已成典籍中的追憶,而大國的目光也似乎從未認真停留于此。四川人獨有的思維、觀念、形象,從未以漢唐時代的姿態再走上舞臺,它越來越模糊不清,無足輕重。
時間是醫治創傷的最好良藥,四川人正在自主自為的生活中進行多元文化的融合與重生。
天府之國是人類生養繁衍的天生福地,也是歷代割據政權的安樂窩,入主中原的根據地。災難與幸福是一對孿生兄弟,始終與她如影隨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8566.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