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改革”“破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1525- 1582年),明代著名政治家。字叔太,號太岳,江陵人。
  幼聰穎絕倫,12歲成秀才,16歲中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時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日討求國家典故,徐階輩皆器重之 ②。
  嘉靖三十三年因病辭官回家,閉門讀書。
  嘉靖三十九年,苦讀六年之后,張居正還京任國子監司業。 與祭灑高拱善,相期以相業。 四十三年,遷侍裕邸講讀,頗得穆宗器重。徐階代替嚴嵩為首輔后, 傾心委居正。世宗崩,階草遺詔,引與共謀。 ③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遷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與裕王講官陳以勤一起入閣。
  不久又充任《世宗實錄》總裁,進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隆慶二年七月徐階致仕以后,李春芳為首輔。不久,吏部尚書趙貞吉入閣, 易視居正。
  居正與故所善掌司禮者李芳謀,召用拱,俾領吏部,以扼貞吉,而奪春芳政 ①。高拱重新入閣以后,與張居正關系更加密切。不久,閣臣李春芳、陳以勤、趙貞吉、殷士儋先后被劾離職,內閣中只剩張居正與高拱兩人。 兩人益相密。拱主封俺答,居正亦贊之,授王崇古等以方略。 ②這種政治同盟維持不久,張居正與高拱也發生了矛盾。徐階離任以后,其三子 事居正謹.而高拱因深恨徐階,令科道官 追論不已,階諸子多坐罪。 張居正為講情,而高拱的門客卻指稱張居正受了徐家的賄賂, 拱以誚居正。居正色變,指天誓,辭甚苦。拱謝不審,兩人交遂離。 為增強自己的力量,張居正和與高拱有矛盾的司禮監宦官馮保深相結納,密謀取代高拱。
  馮保,深州人,嘉靖中已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初,司禮監掌印太監空缺,按資歷當屬馮保,但高拱卻推薦了御用監太監陳洪。陳洪之后,又推薦尚膳監太監孟沖。馮保因此與高拱結怨。 穆宗不豫,居正與保密處分后事,引保為內助,而拱欲去保。 ③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神宗即位后,馮保結兩宮太后趕走了高拱,張居正遂代高拱為首輔。七月,尊穆宗陳皇后為仁圣皇太后,神宗生母李貴妃為慈圣皇太后。明舊制:天子立,皇后與天子生母并稱皇太后,而徽號有別。馮保為討好李貴妃,勸張居正兩后并尊, 居正不敢違.尊號一定,慈圣皇太后即 徒乾清宮,撫視帝,內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④張居正大權獨覽以后,即針對嘉隆以來社會
實際,實行了一系列改革。
  目睹嘉隆以來 紀剛不肅,法度不行,上下務為姑息,百事悉以委絢 ①的頹敗政局,張居正認為其癥結在于吏治腐敗。為此,他于萬歷元年(1573年)頒布實施 考成法 ,以加強對各級官員進行監督考察。所謂 考成法 ,就是對官吏的定期逐級考察制度。其考察標準是 惟以安靜宜民者為最,其沿襲舊套虛心矯飾者,雖浮譽素隆,亦列下考.方式為逐級考核: 撫按以此核屬官之賢否,吏部以此別撫按之品流,朝廷以此觀吏部之藻鑒。 ②具體方法是:六部、都察院把應辦事情酌量道里遠近、事情緩急,定限期,立文簿,月終注銷。同時另造文簿兩冊,一送六科注銷,一送內閣查考。 撫、按奉行不力者,六部舉之;六部欺蔽者,科臣舉之;六科違制,內閣糾之。 ③這種逐級負責,層層考察制度的推行,保證了朝廷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   《明史?張居正傳》。
  ③   《明史?張居正傳》。
  ①   《明史?張居正傳》。
 、凇  《明史?張居正傳》。
 、邸  《明史?張居正傳》。
 、堋  《明史?張居正傳》。
 、佟  《張文忠公全集》,《陳六事疏》。
  與此同時,張居正還大力精減機構,裁汰冗官。在用人上,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用舍進退,一以功實為準。 對貪官污吏則堅決懲處,毫不留情。經過這陣急風暴雨式的整頓,官吏 自是,一切不敢飾非,政體為肅。 朝廷政令號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④。
  明自中葉以后,由于一方面貴族、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卻大量隱瞞實際數目,拒不納稅,另一方面廣大農民卻產去稅存,因而導致賦役負擔嚴重不均,社會矛盾尖銳。同時,Z.F賦稅征收陷于嚴重負擔,財政日益危機。
  為解決這一矛盾,張居正于萬歷六年下令清丈全國土地。凡莊田、民田、職田、蕩地、牧地,通行丈量,限三年完成。為保證清丈順利進行,官吏認真執行命令,并下令: 各該巡撫丈田均糧,但有執違阻撓,不分宗室、軍、民,據法奏來重處。 ①清丈結果, 總計田七百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視弘治時贏三百萬頃。 ②其中僅隱占田地即被查出八十多萬頃。
  在清丈土地的基礎上,張居正于萬歷九年(1581年)下令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 ,又稱 條鞭法.其具體內容大致如下:(1)賦役合并。把原來的田賦、徭役以及土貢方物合并為一。徭役一律征銀,取消力役,官為僉募。 役銀不再根據戶、丁征收,而由人丁和地畝分擔,即把丁役部分地攤到土地里征收。

 。ǎ玻┨镔x一律征銀。除蘇、松、嘉、湖地區繼續征收糧食外,其余地區田賦一律征銀。
 。ǎ常┯嬎阗x役數額以縣為單位。所謂 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4)賦役銀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原來田賦納糧,笨重難運,官府需要里長、糧長協助征收管理。賦役征銀,交納、運輸方便,因此改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清丈土地和 一條鞭法 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漏稅,緩解了賦役不均,同時,也扭轉了國家財政的困難局面: 嘉靖之季,太倉所儲,無一年之蓄,今公府?廩,委粟紅貫朽,足支九年 ③。是對唐以來賦役制度的一大改革。此外,賦稅折銀,使部分農產品必須投入市場。徭役征銀,亦使Z.F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相對松弛。這些都給當時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注入了動力。
  ②   《張文忠公全集》,《請擇有司蠲逋賦以安民生疏》。
 、邸  《張文忠公全集》,《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
  ④   《明史?張居正傳》。
 、佟  《明神宗實錄》卷一一一。
  ②   《明史?食貨志》。
 、邸  《張文忠公全集》,附錄一。
  除此以外,張居正于萬歷三年整頓了府、州、縣學,核減生員,黜革潑皮學霸 ,并大力整頓提學官和儒學教官。他還整頓了驛遞制度,重新制定驛站條例,限制用驛范圍,降低供給標準。改革了宗藩條例,控制貴族特權。對邊防軍備,張居正也極為重視。隆慶時期,他支持王崇古 俺答封貢.萬歷初年, 俺答款塞,久不為害。獨小王子部眾十余萬,東北直遼東左,以不獲通互市,數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鎮遼,戚繼光鎮薊門。成梁力戰卻敵,功多封伯,而繼光守備甚設。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 ①伴隨著巨大的政治成就,張居正威權日重。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撫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 ②給事中余懋學上疏請行寬大之政,張居正認為是譏刺自己,將其罷官免職。御史傅應楨 繼言,尤切。下詔獄,杖死.御史劉臺巡按遼東,誤奏捷報,張居正按慣例加以處罰。劉臺不服, 抗章論居正專恣不法.張居正大怒,將其貶戍遠邊。 由是,諸給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當時,兩宮太后因神宗年幼, 尊禮居正甚至,同列呂調陽莫敢異同。及吏部左侍郎張四維入,恂恂若屬吏,不敢以僚自處。 ③萬歷五年(1577年)九月,張居正父親去世,按例他要回原籍守制三年。

  但因皇上年幼,政務繁忙,戶部侍郎李幼孜奏請張居正續職留住,即所謂奪情.在太監馮保的支持下,被神宗批準。消息傳開,張居正的政治反對派一擁而上,紛紛上疏言 奪情 違背 倫理綱常 ,萬萬不可,一時 人情洶洶,指目居正,至懸謗書通衢.鬧得神宗不得不出面干預,稱 再及者誅無赦,謗乃已。 張居正自 奪情 事件后,行事日益偏恣,升遷黜陟,多由愛憎,致 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世人因此 益惡之.與此同時,明神宗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張居正跡似專擅的行為逐漸不滿。萬歷八年十一月,神宗酒后與小太監們戲鬧,欲斬太監。馮保得知,奏請慈圣皇太后逮捕了其領頭者乾清宮內監孫海、客用,杖而逐之。 張居正 復殺其黨罪惡,請斥逐,而令司禮及諸內侍自陳,上裁去留。 ①神宗迫于太后壓力,雖不得已答應了, 而心頗?保、居正矣。 神宗所寵幸的宦官張誠,因與馮保不和被貶斥宮外,神宗將計就計, 使密詞間保及居正.萬歷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因病去世。在張居正當權時期受到打擊和冷落的官員紛紛乘機上疏彈劾張居正。十二月,馮保被謫奉御,貶至南京。
  二月后,馮保死,神宗 盡藉其家金銀珠寶巨萬計。 次年三月,神宗又下詔追奪張居正官秩,并命令太監張誠等率人籍沒其家財。史載: 誠等將至,荊州守令先期錄人口,錮其門,子女多遁避空室中。比門啟,餓死者十余輩 ②。報復之殘酷,令人扼腕。
  ①   《明史?張居正傳》。
 、凇  《明史?張居正傳》。
  ③   《明史?張居正傳》。
  ①   《明史?張居正傳》。
 、凇  《明史?張居正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8892.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