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朱高熾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原文標題:明仁宗 朱高熾 (洪熙 1425)
明仁宗朱高熾(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長子,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成祖病逝后繼位,在位十個月,于洪熙元年五月病死,終年47歲。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屎髲埵。有子十人,女七人。葬于北京昌平天壽山獻陵(今北京十三陵)。朱高熾,公元1395年被立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于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愛。不過由于朱高熾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傄獌蓚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并不喜歡這個兒子。成祖起兵靖難,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結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信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后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此后由于他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后方,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臺。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愿說“你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靖難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于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親自許愿將皇位傳給他,就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于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但是最終成祖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明朝的內閣制度和漢族的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制度在某種程度制約著帝王。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么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圣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于下定了決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并沒有就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機行動,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后慘遭殺害,然后私養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番樂安。高煦與高熾之爭才算暫時告一段落。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成祖,然后矯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后,由于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成祖總算沒有再追究。
永樂22年7月18日,65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成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只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在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后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于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么叛亂,政權得以平穩過渡。朱高熾即位后,改年號為洪熙,開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朱高熾赦免了建文帝的舊臣和成祖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并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并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其次朱高熾選用賢臣,削汰冗官,任命楊榮、楊士奇、楊博三人(史稱三楊)輔政。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辦珠寶;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于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仁宗還在京城思善門外建弘文館,常與儒臣終日談論經史。仁宗非常善于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朱高熾在后宮之中也不戀女色,除皇后張氏之外,僅譚妃一人。張皇后非常賢惠,與朱高熾相敬相受;譚妃也是一位賢內助。在朱高熾死后自縊殉節,被謚為昭容恭禧順妃。朱高熾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于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朱高熾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5月29日。朱高熾由于心臟病突發猝死于宮內欽安殿。死后被謚為孝昭皇帝,廟號仁宗。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對于他的貢獻提出了質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務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熾一代仁君的稱號當之無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9540.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