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鄭和七下西洋都干了些什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展示武力、設行政機構、宣示皇恩、海外執法、處理誤傷中國兵事件??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407年9月)??《明史?鄭和傳》載:“永樂三年夏六月已卯(1405年7月11日)命和及其同儕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幣。造大船六十二艘,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也。自蘇州劉家港泛海至福建,后于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因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首次下西洋,鄭和船隊除寶船62艘外,實際還有馬船、戰船、坐船、糧船和水船等共200余艘。船隊駛抵婆國(今印尼爪哇島)時,適遇該國東西兩王在爭戰。西王力盛,在勝戰時誤殺剛泊岸的鄭和屬下170余人。西王獲悉后恐懼,當即遣使謝罪。鄭和遣副使返航秉明于成祖。帝念其誤傷,責令其賠償黃金六萬兩。鄭和船隊此次首航使命以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的科利科特)為終點。??在古里國,鄭和以正使、太監身份,“詔敕賜其國王以誥命、銀印等,升嘗各頭目品級、冠帶等,并立碑建庭。碑文曰‘此去中國十萬余程,民物咸若,熙皋同情,永示萬世,地平天成。……五年八月,船隊在返航途中經過三佛齊國(今舊港,蘇門答臘島東部)時,剿滅了長期盤踞在那里以陳祖義為首的一股海盜集團,殺賊千余人,燒盜船十余艘,俘獲七艘,及其偽印兩具,生擒賊首陳祖義等,押回劉家港,后斬首于京師。鑒于舊港地理位置的重要,經鄭和奏準,設宣慰司于彼地,并授協剿陳祖義的大海商施進卿為宣慰使,賜其冠帶,立為大頭目,以主其地。且規定:“施本人死后,位不傳子,是以其女施二姐為主,一切嘗罰黜陟皆從其制!睆拇,保證了下西洋航海線暢通無阻。??◆收取誤殺中國水兵的賠償金,調解糾紛,繼續宣揚國威??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10月~1409年7月)??永樂五年秋(1407年10月),鄭和船隊在劉家港天妃宮舉行隆重祈禱儀式后出海,會聚于福建長樂港。再乘東北風下西洋。此次船隊直駛爪哇,使命是收取婆國西王誤殺中國兵承諾的賠金。時西王國國勢衰竭,僅獻黃金二萬兩,無力供獻六萬兩之巨。鄭和據實秉明,成祖御旨:“朕于遠人,欲其畏罪而已,寧利其金邪?”于是,妥然了結此事。途中,船隊又出使暹羅,調解了占城、滿剌加、蘇門答臘等國與暹羅國之間的長期紛爭,維護了東南亞國家間的和平關系。??此次船隊到達柯枝國(今印度半島西南岸的科欽),鄭和受其國王所請,勒石為碑。刊立永樂御制碑文曰:“朕君臨天下,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
??最后,船隊又來到古里國,為此次遠航終點。返回途中,船隊靠泊錫蘭山(今斯里蘭卡)。該國盛行佛教,鄭和至佛寺舉行布施儀式,立《布施碑》,碑文曰:“謹以金銀織錦、絲寶幡,香爐燈燭,古銅花瓶,各式絹綾等物,布施于佛寺,以充供養,惟世尊鑒之!4吮囊詽h、波斯、泰米爾三種文字鐫刻,至今還珍藏在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內。七年六月夏,鄭和船隊一路順風回泊于劉家港,街市百姓夾道相迎。??◆助“滿敕加”立國,擒拿不安份的錫蘭王??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1411年7月)??永樂七年秋九月,鄭和船隊在劉家港補充人員、給養,經過編組后啟航,到達福建長樂太平港。十二月,船隊出五虎門開洋,直趨滿剌加。滿剌加位于馬來半島南端,以前受暹羅國控制,鄭和此次前來負有助其立國之使命。鄭和持詔敕,賜國王以雙臺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城,重立滿敕加國。國王拜里迷蘇剌感恩不盡,決定率妻子陪臣等540余人隨鄭和船隊訪問中國。??由于滿剌加地處下西洋航路要沖,船隊決定以此為中轉地,建倉儲物,分別集散。隨即鄭和船隊訪問了蘇州答臘島上的那孤兒、亞魯、南巫里等國。后又入印度洋,途經錫蘭時,分一支由副使侯顯統領到印度東海岸的加異勒、沙里八丹、榜葛拉等國訪問。鄭和則督大船隊繼續航行于印度半島西南海岸,經小葛蘭、柯枝,再抵終點古里國。兩月后船隊返航。經錫蘭時,貪婪的錫蘭王亞烈若奈爾竟設計謀害舟師。一面誘使鄭和到其國中作客,令其子納顏強索金銀寶物,暗中伐木踞險,斷絕鄭和歸路;一面潛發番兵五萬,劫掠靠岸寶船。此時,鄭和洞悉其奸,成竹在胸。親率銳卒2000余由間道急攻王城,破之。生擒亞烈若奈兒及其眷屬、頭目數百人。番兵偷襲寶船未逞,復圍王城,鄭和率健卒激戰數合,大破之,番兵作鳥獸散。??九年六月初八日,鄭和船隊歷盡艱險,帶著眾多的外國使者和被俘的錫蘭王安抵劉家港。稍事安頓后,鄭和等回京復命。成祖宴請各國使者,對錫蘭王則“憫其愚而無知,命姑釋之,給與衣食。并委禮部議擇其國內賢者為王,以承國祀。”??◆訪問海灣諸國,介入他國內部事務,將蘇干刺押解至京師??第四次下西洋??永樂十一年秋十月,鄭和船隊在劉家港補充士卒、絲瓷等貢品后,再度揚帆入海,南下福建長樂太平港。十二月,船隊離五虎門后又下西洋。到達占城后,分一支由劉太監帶領訪問馬來半島東海岸的彭亨、急蘭丹等國。鄭和則率大船隊訪問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等國。后又分一支由張太監負責,遠涉印度洋到溜山國(今馬爾代夫群島)訪問。鄭和船隊到達錫蘭后,再分一,由少監楊敏帶領回訪榜葛剌等國。鄭和率大船隊繼續沿印度
西海岸航行,經柯枝到達古里。??因成祖御旨:“以西洋近國已航海貢琛、稽顙闕下,而遠者猶未賓服!惫枢嵑痛牬舜斡謾M越阿拉伯海,航行25天,駛抵波斯灣,到達忽魯謨斯(今伊朗格什姆島)。鄭和持璽書沿途訪問了祖法爾(今阿曼國左法爾地區)及波斯灣諸國,賜當地國王、妃妾及大臣以錦綺、彩帛、紗羅等物。此次下西洋航程與范圍較前三次有重大擴展;睾綍r又有各國使者隨船來訪。船隊行至蘇門答臘時,適遇該國發生內亂。事由先前蘇門答臘國遭鄰國那孤兒花面王侵擾,戰斗中國王中藥箭身亡,留下一幼子不能為父報仇。其王妻與眾誓盟曰:“有能報吾夫戰死之仇,復全其地者,吾愿妻之,共掌國事!毖杂,有本地一健壯漁翁奮志而進言:“我能報之。”遂領兵民當先進擊,殺花面王,敵眾退服,全雪其仇,王妻不負前盟,即與漁翁婚配,逐稱老王。王室、地賦之類,悉聽老王裁制。??及至先王之子長成,陰與部眾謀弒義父老王漁翁,奪其位,管其國。老王、王妻憤而暴卒。老王嫡子蘇干剌領部眾逃至鄰山自立寨,率眾與之爭斗,以復父仇。鄭和聞此而維護正統,助先王之子發兵襲獲蘇干剌。此次返航時,船隊于南海遭強風暴襲擊,險象環生,幾僅傾覆。終于十三年七月安全抵達劉家港。蘇干剌被押至京師,以大逆不道罪,交刑部“以法誅之”。??◆訪問東非今索馬里、肯尼亞一帶及阿拉伯半島沿岸各國??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5月~1419年8月)??此次下西洋前,鄭和做了大量的準備,首先為酬謝海神天妃于風暴中庇護船隊,在南京龍江關天妃宮立《御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在劉家港則重葺天妃行宮,極塑天妃金身神像,使之香火更盛。永樂十五年初夏(1417年5月)鄭和船隊在劉家港集中編隊,在天妃宮虔誠祈禱后出長江口入海,船隊在泉州太平港靠泊,筑靈山伊斯蘭教圣墓,并立《鄭和行香碑》;莊重行香,再求庇佑。鄭和備足了遠航所需的巨舶,人員物資后,是年秋冬乘著東北季風再下西洋。此次主要為護送19國使臣回國,故船隊直駛錫蘭。到達后分一支由副使朱良統領經溜山國到達東非的木骨都束(今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不剌哇(今索馬里的布臘瓦港)、麻林(今肯尼亞的馬林迪)等國。??這是鄭和下西洋船隊到達東非沿岸最南的地區。鄭和則率大船隊從錫蘭到達阿丹國(今也門的亞丁港)、剌撒國(今紅海沿岸的伊薩角)訪問,返航時又訪問了阿拉伯半島沿岸的一些小國。此行船隊帶著豐厚的禮品,隨訪使者以及長頸鹿、斑馬、犀牛、駝鳥等異獸,于十七年七月順利回泊劉家港。鄭和將部分珍貴禮品和奇異獸類在天妃宮展示,感念天妃神助,亦大飽吾市鎮居民眼福。
??◆護送16國使臣回國、加強中國與東非各國的友誼??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7月~1423年9月)??永樂十九年夏,鄭和船隊此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是護送16國使臣回國。在此之前明王朝的都城已由南京遷至北京。船隊經過補給準備后駛出劉家港,進駐長樂太平港等候季風,是年十一月,再度揚帆遠航。船隊行抵滿剌加后,分一支由李太監率領訪問蘇門答臘諸國。再駛達錫蘭,又分一支交周太監帶領越阿拉伯海訪問阿丹等國。鄭和則親率大寶船遠涉重洋到達東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亞的蒙巴薩港)、竹步(今索馬里的朱巴河口)等國。??鄭和為結識當地土國,在寶船上設宴招待他們,并賜以絲、瓷、鐵器等物。各土王則在各自都城設回宴。鄭和將宴席上使用的器皿、桌椅、屏風、圍披等一應分送給他們。土王們舉辦的宴會儀式仿照中國習俗,熱烈而誠摯,加深了中國與東非各國的友誼。船隊靠岸后,官兵們在自己的營地打井汲水飲用,同時在營地外亦打井數口,供當地土人飲取。聞訊而來的土著居民對著清澈、甘甜的井水,激動不已,不斷撫額安胸,表達深情厚意。鄭和船隊此次返航又帶回許多香料、藥材、象牙、染料等珍品和奇獸,于二十一年八月安抵劉家港。??◆造訪伊斯蘭圣地麥加,古里病逝,葬于爪哇三寶壟??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12月~1433年8月)??此前,永樂二十二年,成祖逝于親征漠北途中。太子朱高熾繼位,即仁宗。命鄭和為南京守備。其時,有大臣指謫下西洋系勞民傷財之弊政,于是仁宗詔令下西洋赴諸番國寶船皆停止。然而僅一年,仁宗病故,其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宗,年號宣德。宣宗排隊當朝反對勢力,再次起用鄭和,重整旗鼓,著手準備第七次下西洋。??出海前,鄭和分別于太倉劉家港和長樂太平港立下兩碑,詳記前六次下西洋經過。宣德五年(1431年)冬十二月,六十歲的正使太監鄭和再次率舟師從南京龍江關出發,會聚劉家港。在歷次航海中起過重要作用的馬歡、費信、鞏珍等都參加了這次航行。他們于天妃行宮行祈禱儀式,渡過春節。六年春正月,船隊揚帆入海,駛抵長樂太平港。鄭和為船隊人員、物資的補充,再作嚴細準備。于是年冬十二月,出五虎門再度遠航。船隊沿途遍訪東南亞許多回家。次年七月十一日,到達古里,分一支橫渡大洋,駛向東非木骨都束等國訪問,鄭和則率大寶船越阿拉伯海,到達波斯灣的忽魯謨斯。此時,年邁的鄭和派副使洪保帶7名隨員搭乘阿拉伯商船經阿丹國入紅海,由麥地那上岸,跋涉浩瀚大漠,到達天方,朝覲回主安拉。
??八年三月,各路人員匯齊后船隊由忽魯漠斯返航。建筑精美、富麗堂皇的寶船“清和”號、“惠康”號、“長寧”號、“清遠”號等滿載珍獸、特產浩浩蕩蕩向古里進發。其時,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不幸于古里病逝。船隊不顧季節與風向,逆風行駛,運葬于爪哇三寶壟。是年七月,船隊終于駛抵劉家港。鄭和把畢業精力貢獻于航海事業,享年六十二歲。其衣冠冢筑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1140.html

相關閱讀: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人的性觀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