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二十四孝故事:行傭供母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行傭供母的故事

  行傭供母的故事原文

  后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蛴賹⑷。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行傭供母的故事評說

  江革(?-535),字休映,南朝濟陽考城(今河南省民權縣)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為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

  江革幼聰敏有才思,學習刻苦,史載其雪夜秉燭,弊絮單席,耽學不倦,感動得吏部郎謝?撕下自己的氈袍為之御寒。弱冠舉南徐州秀才。淵博的學識和犀利的文筆為梁武帝賞識所賞識,屢被重用。長期在一品大員、郡王的手下作幕僚,“歷官八府長史,四王行事”。還擔任過尚書左丞、司農卿、御史中丞、少府卿、都官尚書、度支尚書等中央機構高官,三次任郡守。

  東漢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敗,導致戰爭頻繁,天下大亂。當時,臨淄有個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從小失去了父親,家里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盜賊不僅搶財物,還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著他們入伙。江革為了避亂,干脆背了母親棄家出走去逃難。母親年邁,腿腳不方便,為了盡量減少母親的顛沛流離之苦,江革整天背著母親奔波。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江革背著母親,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長途跋涉,一般人寧愿少帶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親雖然年老體重較輕,但走一段長路之后,江革往往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兒子,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著母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里很歡欣,感覺自己很有福,可以隨時侍奉母親,所以就會越走越有力氣。

  走著走著,母親渴了,江革馬上到處討水給母親喝;母親餓了,他竭盡所能為母親準備可口的食物;天色將晚,他想方設法找住處,使母親能踏實地安歇。在倉皇逃難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親的安全,全然忘記了自己的饑餓和疲勞。

  在逃難的路上,許多人見到江革都肅然起敬,但也有少數人對他不理解,因為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中,一個人連逃生都很難,更何況背負著白發蒼蒼的高堂老母。無論是稱贊還是譏諷,江革都淡然處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活在世上的頭等大事是孝順父母,別人的評價無足輕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難當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想要把江革劫去。每當面臨這種情形,江革便會在盜賊面前苦苦的哀求,痛哭流淚,對盜賊講:我從小失去了父親,孤苦伶仃,是母親茹苦含辛,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沒有母親,哪會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舉目無親,母親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過余生。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沒有人奉養,能放過我們。

  盜賊看到江革如此誠心誠意的哀求,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所以也不忍殺他,更不忍把他劫走。就這樣,江革屢次感動盜賊,化險為夷。可見人之初,性本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淪為盜賊也不是他們的本性,都是因為一時之亂,為環境所迫。如果能夠喚醒他們本性里的孝順,盜賊也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5740.html

相關閱讀: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